湖南“亚太地区最大”铅锌矿区之变
2014年04月30日 10:57 8214次浏览 来源: 中新网 分类: 重点新闻
初步治理见成效
由于污染严重,岳阳原桃林铅锌矿与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等七大重点区域,被《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列为工作重点。
而该尾砂库则直接关系到桃矿渔潭地区3万多人和下游3个乡镇近10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整治之前,坝体就是用土堆砌起来,安全隐患很大,尾矿库周围也是一片荒凉。”当地环保局的官员告诉中新网记者,一到秋冬无雨季节,每遇大风天气就会形成扬尘,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百姓对此怨声载道。
上世纪90年代,尾矿库的坝体曾发生过两次管涌事故。当时,附近的老百姓全部紧急撤离。虽然最后有惊无险,但每次下大雨,当地居民都心惊胆战。
为彻底治理污染,当地政府于2010年5月组织编制了《湖南桃林铅锌矿重金属废渣治理工程方案》,经评审后于当年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实施,正式将桃林铅锌矿地区纳入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七大重点区域之一。
当地官员介绍,该工程建设总投资为1.55亿元,分5年完成计划。主要采用稳定化/固化加安全填埋的技术处理含有镉、铅、砷、铜等重金属废渣95万吨,包括废物的收集运输,填埋处理,渗滤液收集所需的各生产设施,辅助设施,公用设施和生活设施。项目分两个阶段进行,于2011年3月启动,至2013年11月底全部结束,累计3个填埋场收集加工处理废渣量为608544.86吨。
通过改造,尾矿库的坝体设计了排洪系统,及时通过明渠、隧道把积水排到库外,有效防止了下雨时发生危险。
同时,在治理过程中,桃矿在尾砂库四周恢复植被,保留中间沙漠进行旅游开发。
此外,当地政府还进行了耕地复垦的试验——在尾砂上先垫约60厘米厚的沙砾质隔离层,再铺上土壤作耕作层,然后种上国外松等保土能力较强的植物,用于防风固砂。
记者在现场走访发现,经过多年的植树造林,千余亩的滩面已覆盖上了绿色的植被。
[1] [2]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