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一组有色金属国际资讯

2014年04月28日 11:27 1440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铂金生产商将把薪资建议直接向员工报告
  据约翰内斯堡4月24日消息,南非主要铂金生产商周四称,他们将把最新提出的薪资建议直接报告给员工,此前资方未能与南非矿工和建筑业工会(AMCU)达成协
  议,结束持续长达13周的罢工。
  此举使这一事件戏剧性升级,令铂金带资本和劳工的消耗战进入下一阶段。
  英美铂金(Anglo American Platinum)、因帕拉铂金(Impala Platinum)及隆明公司(Lonmin)发表联合声明称:“我们很不幸地通知大家,薪资和福利问题引发的长达三个月的罢工尚无法得到
  解决。”
  “生产商有责任向我们的员工提供解决方案的细节,我们将立即这么做。”
  南非矿工和建筑业工会(AMCU)在声明中指出,将在群众大会中向工会工人解释情况进展。
  AMCU表示:“这些卑劣的手段令我们极度气愤。很难预测有多少工会员工将受到影响。”
  资方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和矿工进行联系,包括电话短信等,整个罢工过程中他们一直和工人进行接触。
  Implats发言人Johan Theron对记者说:“工人们将从我们这里直接获取消息细节。他们将考虑我们的提议,然后告诉工会他们是否乐意重返工作岗位。”
  英美铂金(Amplats)周四称,目前预计全年铂金产量将在210万盎司,低于之前设定的230-240万盎司的目标,凸显罢工影响扩大。
  英美铂金补充说,上述数字有可能进一步下修。
  罢工阴霾消退后预计将迎来痛苦的重建过程,预计人手不足,尤其是英美铂金旗下的勒斯滕堡(Rustenburg)项目。
  **百万盎司损失**
  即使罢工下周可以结束,但由于生产需要慢慢启动运转,产量损失仍将继续累计。
  金属咨询机构Thomson Reuters GFMS的金属分析师William Tankard表示:“基于罢工迄今的直接损失程度,加上安全开工流程、重新招聘、重新培训等因素导致的产量下滑,我预计今年铂
  金产量损失将在90-100万盎司。”
  遭遇如此大规模的罢工,价格的淡漠反应也加剧了行业忧虑。交易商押注称地上库存充足,且欧洲等主要市场的需求远称不上"强劲"。
  现货铂金价格约在每盎司1,400.00美元,较1月23日罢工开始前下滑了3.5%左右。
  铂金行业的生存能力也被动摇。据行业网站不断更新的数据显示,罢工迄今,铂金生产商已损失144亿兰特。
  CME计划在亚洲市场推出实货交割的黄金期货合约
  据新加坡/纽约4月24日消息,三名消息人士称,全球最大的期货交易所--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计划在亚洲推出实货交割的黄金期货合约,瞄准这个全球黄金
  消费最大的地区正在增加的对冲和投资需求。
  该举措将有助于CME提高来自贵金属期货的营收,且适值其竞争对手扩大亚洲市场针对中国的需求;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消费国,其中包括黄金。
  两名消息人士透露,CME最有可能在香港推出黄金期货,新加坡也是选项之一,并补充道合约可能在今年推出。
  第三名消息人士表示,CME推出的合约规格可能是1公斤(35.3盎司)。
  一消息人士称,该计划尚未最终定案,最后作废也说不定。目前尚未获得该计划细节。
  CME的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COMEX)合约多以现金结算。
  在2014年头三个月,美国COMEX黄金期货成交量较上年同期减少10%。该份新的亚洲合约的推出将有助于提高CME的成交量。
  以珠宝、金条和金币形式看,亚洲是最大的黄金消费地区。亚洲的实货黄金需求在过去一年攀升,此前西方投资者因预期经济走强将损及黄金避险魅力从而抛售黄金,打压金价重挫。
  金价2013年下挫28%,同期中国从香港进口的黄金总量增长逾一倍至约1,160吨。
  **瞄准亚洲**
  不过,一位在香港的贵金属交易员表示,亚洲期金合约能否大获成功将取决于更微小的细节,如合约规格、交易时间及流动性高低。
  该交易员说,CME的美国期金合约规格为100盎司,对于亚洲客户而言数量过高。美国期金仍是全球最具流动性的期金合约。
  目前交投最活跃的亚洲期金是上海期交所的合约,合约规格1公斤,但是不对海外投资者开放。
  CME若推出亚洲金合约,在大型同行中将属首例。
  洲际交易所去年宣布收购新加坡商业交易所(SMX),而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母公司--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港交所)本周表示,将涉足中国大宗商品衍生品市场 。
  消息人士今年稍早称,新加坡交易所(SGX)考虑与政府支持的行业组织--新加坡黄金市场协会(Singapore Bullion Market Association)合作,在今年推出黄金合约,目标是获得黄金定价话
  语权。

[1] [2] [3] [4] [5][6] [7] [8] 下一页

责任编辑:四笔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