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国际消息影响下的金属走势
2014年04月21日 10:50 13755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重点新闻
第一部分:早间国际新闻汇总
(综合最新的全球各大经济体经济数据,经济现状简析和官方重要言论)
美国:
4月11日当周ECRI领先指标录得134.9,持平于前一周
美国经济周期研究所(ECRI)周四(4月18日)表示,衡量美国未来经济增速的ECRI领先指标4月11日当周与上周持平。
数据显示,美国4月11日当周ECRI领先指标录得134.9,持平于前一周。
ECRI还在今天的报告中指出,美国3月ECRI领先指标月率增速加快至2.9%,仍低于1月4.0%的增速。
受周五假期市场休市影响,ECRI提前一天公布了该数据。
美国经济周期研究所公布的每周ECRI领先指标是对于未来经济增长的衡量。
日本:
日本3月贸易帐赤字扩至14463亿,2013/14财年赤字创纪录最高
日本财务省(MOF)周一(4月21日)公布数据显示,日本今年3月贸易帐赤字巨幅扩大,因出口增长乏力而进口增速翻番。同时,2013/14财年贸易帐录得纪录最高赤字幅度的“极品差”表现。
具体数据显示,日本3月未季调商品贸易帐录得赤字14463亿日元,预期赤字10704亿日元,且较前值赤字巨幅扩大,前值赤字8003亿日元,去年同期(2013年3月)贸易帐赤字3568.97亿日元。
进出口数据
日本3月未季调商品出口年率仅增长1.8%,创12个月最小升幅,远逊于预期和前值;预期增长6.3%,前值增长9.8%。
日本3月未季调商品出口为63826.23亿日元,前值(2月)为57999.66亿日元;去年同期(2013年3月)商品出口62702.49亿日元。
其中,3月未季调对美国出口年率增长3.5%,对中国出口年率增长4.3%,对亚洲出口年率增长1.4%。
日本3月未季调商品进口年率增长18.1%,强于预期和前值;预期增长16.2%,前值增长9.0%。
日本3月未季调商品进口78288.78亿日元,前值(2月)为66002.75亿日元,去年同期(2013年3月)商品进口66271.46亿日元。
财年及3月季调后贸易帐
日本财务省数据还显示,日本2013/14财年贸易帐录得赤字13.7488万亿日元,创纪录最大赤字幅度。
日本2014年3月季调后商品贸易帐赤字17142亿日元,预估赤字14276亿日元,前值赤字11300亿日元。
日本企业在增税后应对良好,安倍经济学或又胜一城
日本当地时间周五(4月18日)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日本企业在该国本月上调消费税后的最初阶段适应良好,销售情况坚挺,且定价能力并未受损,这初步预示该国政府增税的做法不会令经济偏离正轨。而对“安倍经济学”而言,上述状况是个好消息,它令日本央行更加坚信无需动用进一步政策宽松措施,来缓冲增税的影响。
首相安倍晋三(ShinzoAbe)领导下的日本政府于4月1日上调消费税率,以帮助抑制巨大的公共债务。消费税税率从5%上调至8%的状况一度令投资者担忧消费者将捂紧钱袋,并从而威胁到经济复苏。但当天发布的企业调查报告中,有约40%的受访企业都表示,消费税上调后的销售状况与上年同期相比持稳。逾四分之一的企业销售出现增长。
然而,更长期内销售增长的可持续性还将取决于薪资上涨。迄今为止,许多公司的薪资涨幅尚不足以弥补税率上调3个百分点,调查显示,一些企业仍不愿意大幅加薪。
业内分析师对日本经济的现状评述称,只要消费者能够消化痛苦,并且不会阻碍经济成长,那么税费转嫁给消费者可以被视为正面发展,而这将是安倍经济学的一次胜利。
日本政府机构:2013年日资企业在东南亚的投资激增
日本政府机构周五(4月18日)表示,2013年日资企业在东南亚的投资激增,几乎为在中国投资的三倍,受中日关系恶化及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称,去年日本企业在新加坡、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共投资2.33万亿日元(228亿美元),而在中国进行投资8870亿日元。
JETRO根据对日本企业的调查报告称,去年在东南亚的投资较2012年翻倍,而在中国的投资减少18%,而且中国的吸引力可能持续降低,因为不到55%的受访企业计划在中国扩大投资,创下纪录低点。
JETRO理事长石毛博行(HiroyukiIshige)在会上告诉记者,从日资公司的总部看来,中国经济及政局带来相当大的风险。
中日领土纠纷以及中国工资上涨,对试图压低成本将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决定产生影响。
根据JETRO在去年10-11月进行的调查,目前中国的平均工资已经超过泰国。
调查显示,菲律宾和印尼的劳动力成本较中国低大约三分之一,而越南等国家还不到中国的一半。
责任编辑:金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