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矿业低价开矿被质疑 警惕海外资本钻空子
2009年11月10日 11:36 12526次浏览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朱益民
暴利掘金疑云
两年前——谢通门铜金矿资源储量完全探明之际,时任大陆矿业董事长兼CEO的杰拉德·潘纳通(Gerald Panneton),曾志得意满地公开表示,“谢通门能把我们在多伦多创业板上市的公司股价拉升10倍,任何一笔投资都将在那里获得爆炸性的后期收益。”
据杰拉德·潘纳通当时披露,大陆矿业已在谢通门121平方公里范围内,探明原矿石储量2.198亿吨,初步估计铜含量0.78%,金含量0.62克/吨,银含量3.95克/吨。
有人依据谢通门铜金矿资源储量数据及当时市场价格推算,如若矿床探明储量全部得到开采,大陆矿业将获得价值18亿美元的黄金和25亿美元的铜,投资回报率超过700%。
杰拉德·潘纳通当时透露,大陆矿业累计探矿投资1.1亿美元,1.1亿美元投入控制价值43亿美元的铜金矿资源,回报无疑丰厚。如果考察其过往实际探矿费用支出,大陆矿业的投资回报更加惊人。
大陆矿业2005-2009年二季度的财务报表显示,其列支的探矿费开支累计只有6124万加元。
令人惊奇的是,公司对外路演宣传的演示文件中,竟公开宣称,大陆矿业的谢通门铜矿探矿为零风险。
记者发现,大陆矿业公司网站发布了两个分别于今年7月、9月制作的PDF演示文件,此时恰好大陆矿业启动私募增发融资。但是,演示文件总结内容,都赫然列示如下字样:无探矿风险、良好的资源扩张潜力(No exploration risk,Good potential for resource expansion)。
众所周知,不止探矿拥有风险,就连依据可靠地质勘探报告,进行矿山开采都有实际获取资源和探明储量相差悬殊的风险,为什么作为专门从事风险探矿的专业公司,大陆矿业会如此表述?是什么令其对谢通门铜金矿未来潜在资源扩张如此信心十足?
记者挖掘到的公开资料——2003年11月,美国OTCBB上市公司中国网络电视(谢通门铜金矿探矿项目原控制人,CTVH.OTCBB)的公告——似乎可以揭开谜底。
2003年10月,新华网报道,该铜矿带拥有铜资源储量超1000万吨,在中国全国铜矿资源储量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政府从1983年即开始在冈底斯山脉铜矿带进行地质勘探,完成地质测绘、金刚石钻探、平硐、开槽、地质物理化学测量等大量基础性工作。
谢通门铜矿恰恰位于作为我国重大地质发现的冈底斯山脉铜矿带。有关地质报告显示,该矿区地表矿化物铜金属平均等级1.53%,地下矿化物铜金属平均等级0.57%,估算矿石资源储量4.37亿公吨,平均铜矿品位0.57%。2003年,中国政府地质勘探队再次进行感应极化探测,确认地质异常区域较前期报告表述的要大得多。
11月5日,国内某长期在我国西部从事地矿勘探、开采的专家表示,“大陆矿业对谢通门铜矿的勘探,不属于严格意义的风险探矿。”严格意义的风险探矿的工作标准程序包括: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
值得关注的是,大陆矿业只是风险探矿的投资方,其进入中国后委托的勘探单位为西藏地勘局第六地质勘探大队和成都理工大学。
第六勘探大队2000前就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完成《西藏自治区谢通门县洞嘎金矿区控矿因素与矿床评价研究》报告。
业内人士认为,矿区控矿因素与矿床评价研究报告,应属于有价值的地质勘探资料。
2004年6月,中国冶勘总局第一地勘院发表的《规范完善探矿权市场》反映,一些地区把完整统一的矿区分割拍卖,有的甚至把国有地勘单位已做详查工作、拥有地质成果的矿区,给其他企业发放探矿权。
而上述文章反映问题出现的时点,恰逢大陆矿业紧锣密鼓收购谢通门铜金矿之际,而大陆矿业所获取的惊人回报,是否严格意义风险探矿合理回报则无人知晓。而大陆矿业涉嫌剽窃有关部门有巨大商业价值的地质资料成果亦未可知。
责任编辑:王慧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