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劳模王旭峰:炉火为伴 大写人生
2014年04月02日 10:51 5418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重点新闻
炉火为伴 大写人生
--记全国有色行业劳动模范、铜业公司王旭峰
记者 徐君
他与炉火为伴、与火共舞,熊熊炉火炙烤着他强壮的身躯,锻烧出了他顽强不屈的坚强意志;他在最艰苦的岗位一干就是十五个春秋,无怨无悔,爱岗敬业,凭着一股拼劲和韧劲,用坚实的脚步丈量着自己的人生之路,用辛勤的汗水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着无悔的篇章。他就是集团公司铜业公司熔炼车间阳极炉工段工段长王旭峰,凭着优异的工作业绩,2013年被评为全国有色行业劳动模范。
王旭峰所在的阳极炉工段,一直以来都是铜冶炼系统生产环境最差、劳动强度最大、危险性最高的工段之一,主要负责两台回转式阳极炉和一台固定式阳极炉窑的日常生产和维护任务。为了摸透铜冶炼全面实施技术改造后新上的两台回转式阳极炉的“脾气”,他从设备的安装、调试阶段就主动介入与跟踪,率先学习新工艺。白天他奋战在生产与技改现场,晚上他就学习相关理论和资料,及时发现技改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为了让同事们也能够更好地熟悉和掌握新设备、新工艺,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已前期摸索出的经验与大家分享,但他并不因此而满足,而是迅即又参与到了公司对新回转式阳极炉“三大规程”的编制任务中去。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同样是阳极炉工段永恒的主题。爱琢磨、勤钻研的王旭峰在生产方面总是积极出点子、想办法,在短短的几年里,他就先后建议和参与了多项技术提升项目改造,并取得了显着效果。回转式阳极炉18模双圆盘浇铸系统是从国外引进的先进技术,其原顶针属于进口零部件。运行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进口顶针不仅笨重,而且极容易发生磨损。针对这一问题,他在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借鉴同行业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建议铜业公司对进口顶针进行了改造。改造后,顶针装置的重量比原来减少了一半,而且延长了使用寿命,每月可节约近200个顶头,月创经济效益达1万余元。
回转式阳极炉投入生产后,完全可以满足公司下达的阳极板生产任务,但是生产阳极板用的铜模却无法在先进的回转式阳极炉进行浇铸,一直是用相对落后的固定式阳极炉1号旧圆盘进行浇铸,而在不需要加残极等固体料的情况下,单开固定式阳极炉进行浇铸作业,运行成本又居高不下,吨铜成本达到800元,而相应的回转式阳极炉吨铜成本仅为240元。成本高,职工劳动强度大的弊端突显。因此,利用回转式阳极炉进行浇铸铜模作业显得非常必要,但同行业却无此先例。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他反复琢磨后大胆提出由技改后的回转式阳极炉采用分期浇铸模具的方法进行浇铸。经过王旭峰和技术人员的反复研究和论证,2012年5月,铜业公司果断决策,对铜模浇铸项目进行了立项、实施,并取得成功。现如今,仅2号回转式阳极炉每炉就可以浇铸两个模具,可完全满足回转式阳极炉圆盘浇铸机模具的更换要求,同时,阳极板浇铸数量和质量得到了保证,模具寿命也成倍提高,该项目利用现有设备的优势,实现了投资费用低、改造时间短、见效快,并且在降低阳极炉的生产成本上成效显着,年可节约成本120余万元,同时职工劳动强度得到降低。
以往两台回转式阳极炉炉口水套内以新水作为循环冷却水使用,但是新水费用较高,每立方为2.5元,每月要消耗在7万立方左右,若将循环水投入到两台回转式阳极炉炉口水套作循环冷却水使用,其费用仅为每立方0.3元。当公司提出对该系统进行攻关时,王旭峰积极参与其中,最终通过对循环水回水管道加入过滤器这一关键装置,使该项目取得突破,新水改循环水项目随后获得完全成功,每月节约成本15万元左右。
2011年末,王旭峰就和技术人员一起分别对1号和2号回转式阳极炉消耗的天然气进行对比,发现两者的天然气每月相差有1万立方左右,每天的成本就相差近4000多元。惊人的数字让他和技术人员都惊呆了,在一起深入系统地研究后他们得出结论,1号回转式阳极炉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就是因其采用简单的空气助燃方式,而2号回转式阳极炉采用的则是稀氧燃烧方式,因炉内氧气浓度不同,其消耗的天然气量截然不同,而且采用稀氧燃烧的方式还可有效缩短氧化时间,减少炉时。2012年10月,1号回转式阳极炉稀氧燃烧技术改造项目实施后,他积极参与其中,通过严格工序间的管理,强化工艺控制和操作,很快摸索出了一整套科学的操作方法,极大地促进了项目投运后的运行效果,吨铜天然气的用量降低了60%,氧化时间平均缩短了1.5小时,提温速度提高了近三分之一,从而使回转式阳极炉的整体生产能力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这样的事例在他多年的工作期间不胜枚举,正是通过他长期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作风,才使得阳极炉生产工段内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很少出现纰漏和差错,炉窑安全运转寿命得到成倍提高,原设计值为10至12个月的炉期,2012年安全运行了18个月,创下了同行业回转炉窑安全运行新纪录。
作为兵头将尾的工段长,即是生产者,又是管理者。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王旭峰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他始终坚信:只有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做好表率,别人才能信服,工作才能形成合力,才能最终实现效益最大化。
十几年来,每天他都是第一个到生产现场,最后一个下班回家;每次他都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当班生产指标的完成情况,查看每台炉窑的运行情况。遇到生产不顺畅或遇有炉窑的抢修、检修时,他更是几天几夜坚守在现场,直到问题解决,生产恢复正常才回家。为此,没有正式工作的妻子总是抱怨他不能照顾家,辅导孩子学习,而他却朴实憨厚地说:“家里有你照顾我放心,单位没我在我不放心呀!俗话说的好,没有大家,哪里来的小家呀。”
王旭峰在抓生产的同时还非常注重职工的思想教育,尤其是设备保养维护、安全等方面的教育更是常抓不懈;他始终坚持抓学习,以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抓教育,以培养职工的全局观念;抓创新,以树立职工的自强意识,从而不断提升工段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他通过在工段严格推行绩效考核制度,将操作技能、技术指标的优劣与个人薪酬挂钩,奖罚分明,从而使工段员工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迅速提高,为回转式阳极炉的达产达标和正常运行提供了保证。
他以人为本,争做员工的贴心人,全心全意为员工排忧解难。工段哪个员工生病,哪个家中有事,他都积极、主动、及时地前去探望,问寒问暖,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大家都说:“王工长在生活上对我们就像和煦的春风、炙热的炉火,时时温暖着我们的心!”。
九尺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十多年来,王旭峰始终孜孜不倦、勤于学习,使自己具备了过硬的素质、超强的本领;他坚持埋头苦干、甘于奉献、勇创一流,为企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在平凡的岗位上,活出了有追求有价值的人生,也使我们看到了当代冶炼人亮丽的风采。
责任编辑:四笔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