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 梦 有 色(五)
2014年04月01日 9:29 1575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筑梦有色 作者: 费子文
走向市场经济
总公司成立后,紧跟中央的由计划经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巿场经济的体制改革中,走得是比较快的。
上面曾谈到承包经营、投资、地质勘探和矿山等方面的改革外,我们还办了这样一些事。
价格改革。有色产品过去一贯由国家定价,并实行指令性调拨。铝锭2760元/吨,电解铜5500元/吨,多年不变。国家进口的有色金属,也按国内定价分配。总公司成立时,执行国家定价的指令性计划占我们总产量的80%。价格不改革,企业生产的就是产品而不是商品,谈不到经济效益和自负盈亏,就得继续吃国家的“大锅饭”。我们十分重视这一问题。不久,国家实行价格的“双轨制”,经向国家有关部委的不断汇报和力争,到1992年,上交国家的平价统配资源已减少到生产总量的12.4%。1993年,进一步减少到3%,只有铜和锌两个品种。有的品种虽名义上列为指令性计划,但价格已随行就巿。这才使有色金属的产量、产品品种和质量,以及价格,真正和国内以及国际巿场的供求关系密切联系起来。
吸取乡镇企业经验。1988年初,我和其他党组成员,还组织一批企业,对江苏、广东的以有色金属为主的乡镇企业进行了系统考察。5月,在广州召开了深化改革座谈会。大家明显看到当时乡镇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的活力大大超过了我们。前者使用商品经济的机制办企业,直接面向巿场;而我们仍停留在产品经济时代,面向国家依赖国家。这在总公司上下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1989年末,我们在号召全行业攀登有色金属工业的第三高度时,曾提出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种资金、两个巿场”。
我们已认识到国内矿产资源不足,曾多次组织到国外矿业公司考察和谈判,也几度达成初步合作协议,但由于国家外汇不足,失去了不少机会。只是1997年与美国铝业公司签订协议,利用海外融资,购置美铝4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30年,协议已顺利执行10多年,获利丰厚。
我们先后在深圳、珠海、厦门、海口建立了特区公司,还在香港和10来个发达国家建立了进出口公司,以引进资金、技术、设备和矿产原料,推销我们的出口产品。其中深圳公司和香港东方鑫源公司成绩显着。到1993年底,总公司所属的合资、联营、股份制改造和进行资产重组的大小企业287个,其中中外合资企业84个。
1991年6月总公司和深圳巿合作,在国内率先成立深圳有色金属期货交易所,上巿交易铝、铜等8个金属品种,制定了期货交易的一系列法规文件。从1991年到1998年的8年中,累计完成期货交易量4682 吨,交易额8965亿元。1995~1997年,铝的交易分别占全国的52.9%、 83.47% 和62.27%,促进了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和价格的套期保值。
在国际期货交易中,我们有的企业做得很好,但有两个单位发生了重大损失,给总公司带来很不好的影响。
责任编辑:四笔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