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一组有色金属国际资讯

2014年03月20日 16:33 2221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外资借铜等大宗商品做空中国 用暴跌来赌中国信用性风险


  以铜为代表的全球大宗商品近日出现暴跌。海外市场似乎也闻到了中国兑付风险爆发的气息,中国宏观对冲研究院院长付鹏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从大宗商品近期的持仓来看,海外资金想借铜这类大宗商品的暴跌来赌中国的信用性风险爆发。
  事实上,近期铜的表现确实有点出乎寻常。今年以来,期货铜的价格持续走低,尤其是进入3月以来,沪铜(44770, -30.00, -0.07%)已出现持续性的断崖式暴跌,目前价格已下探至2008年以来的低位,以沪铜1406合约为例,该合约从3月6日至上周五累计下跌了4800元,跌幅高达9.72%。截至上周五,沪铜1406合约报收4.429万元/吨,当日小幅回升0.54%,而此前,沪铜的价格大多时候都维持在5万元/吨以上。
  对此,一位业界人士分析指出,“国际投行之前一直是用铜的消费量即进口量来评判中国的经济,认为铜的消费量大就说明经济较好,但后来他们发现这有些不对劲,因为进口的铜中有很大部分都是用于融资,真正进入到消费领域的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也就是说中国对铜的消费需求根本就没有那么旺盛,加之今年初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又大幅下跌,敏锐的投行就抓住了这个机会反手做空”。
  从数据上看,上述分析人士说的似乎不无道理。今年初,反映国际间海运贸易情况的重要指数—BDI指数出现大跌,据统计,进入2014年后只短短十几天,BDI就下跌近40%,而这个数据也被认为是国际投行选择在当前做空中国的重要由头。因为一般而言,如果BDI指数上涨,说明各国经济情况良好,国际间的贸易较热,而且,BDI指数还与初级商品市场的价格呈正相关,也就是说,如果有色金属、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价格下跌,BDI指数也会下跌。
  付鹏也认同外资在做空中国的观点,他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关键是中国这一阶段的主动经济放缓带给了海外市场潜在的做空动力,而且铜也比较特殊,它掌握在国际市场。除铜之外,国际市场也没有对应做空中国的品种”。
  事实上,铜在中国的制造业中也有其重要的位置,它是工业大宗商品最重要的品种,被广泛地应用于电线电缆、轻工业、机械制造、建筑业、国防工业等领域。而且全球铜需求的主要推动力也来自中国,有数据显示,中国的铜消费量占到全球铜消费总量的40%,但制造业所需的铜矿恰好是中国紧缺的原材料,绝大部分都是依靠进口来补给,所以国际铜价波动将直接影响中国铜的下游行业的成本,因此铜就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做空大宗商品的标杆。

[1][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晓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