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立峰:建立国家循环经济政策试验区
2014年03月20日 9:28 7220次浏览 来源: 中国环境报 分类: 重点新闻
面对经济发展中如影随形的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环境约束,近年来,我国开始寻求经济增长模式的全面转型。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循环经济现状如何,发展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也成为“两会”代表委员的关注内容。
管理机制混乱 配套政策缺乏
“循环经济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很多地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产业。”天津市政协主席何立峰说。但行业本身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包括政策法规不完善、财税支持产业政策不足、进口固废政策限制过严、固废回收网络混乱、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滞后以及园区建设缺乏统一标准等。
何立峰表示,我国已经出台实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但与之配套的法规体系、技术标准、行业标准以及产品标准等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并影响了企业的投资积极性和市场运营的规范化。
”循环经济行业管理存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等11个部委多头管理的现象,导致‘谁都管,谁都不管’的现象。”何立峰说。
在财税政策方面,按照相关规定,从2011年起,再生资源回收的货物源头是居民、拾荒员、非经营单位的机关团体及小规模废品收购站等,无法取得增值税发票。资源再利用单位没有进项税可以抵扣,企业销售再生资源产品需要全额上缴17%的增值税,而回收企业经营利润率不足8%。如此,企业要么倒闭,要么逃税,造成行业混乱。
“虽然有关部门于2011年8月1日起,进一步调整完善了资源综合利用相关政策,但所征即退额度比例过低,范围过窄,仍不利于再生资源企业发展。”何立峰说。
何立峰认为,我国在进口固废政策限制过严也影响了循环经济发展。他告诉记者,2006年,OECD修订了可供出口用于回收利用的固体废物名录,共分70类。目前,印度、智利、秘鲁等国都允许进口全部70类;泰国、菲律宾、白俄罗斯等国只限制其中的1~3类的进口;就连资源丰富的俄罗斯也将其中的63类认定为可以进口。但资源比较缺乏的我国,却只允许进口 20类,其他50类均当成“洋垃圾”挡在国门之外。
另外,我国固体废物回收网络混乱,规模化发展面临着原料难以维持供应的问题。回收体系建设普遍缺乏科学规划,回收市场混乱,回收队伍零散、竞争无序,目前近90%的收购人员和组织无照经营,没有任何环保设施。
据何立峰介绍,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滞后也成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瓶颈。我国废旧商品回收拆解利用的总体技术水平落后,资源化利用程度低,二次污染现象严重。
在循环经济园区建设上,目前也缺乏统一标准。何立峰说,由于循环经济是一项新兴产业和长期性、公益性事业,在培育和发展的过程中,前期投入较大;在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环保公用设施、提升污染防治水平、优化园区投资环境上需要制定规范化标准和科学化布局。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