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拐点若隐若现 有色需求蒙上阴影
2014年02月27日 9:17 4768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重点新闻
“蝴蝶”的翅膀在房地产市场轻轻扇动,引发的风暴却波及整个金融市场。2月21日,媒体报道部分商业银行将暂停房地产相关贷款。2月24日,沪深两市大幅下挫;而大宗工业品也是全盘泛绿,橡胶、甲醇、煤炭、有色和化工跌势无一幸免。
笔者认为,在中国经济调结构、去杠杆和大改革的背景下,产能过剩一旦遭遇房地产拐点的话,需求端的压力将再次释放,工业品去库存化利空未尽,去产能化的压力又至。股市和大宗工业品齐跌的走势将重新上演。
房地产拐点若隐若现。对于中国房地产市场而言,作为支柱产业,其关联的行业非常多。因此,一旦房地产市场出现拐点,那么我国很多产业也将迎来深度调整。从商业银行房地产“停贷事件”来看,我们必须对房地产市场加以警惕。尽管部分机构认为不会产生跟风效应,但是对待房地产这一泡沫比较明显的市场,我们需要对任何风险或者风险苗头都加以警惕。
首先,房地产自我调整周期到来。如果说1月成交量下降部分是受春节因素影响,那么2月份中旬成交量同比下降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其次,在负债成本上升叠加风险意识增强的双重压力下,商业银行可能由2013年单纯的“低风险转至高风险”的配置模式转向“同时压缩低风险/低收益、高风险/高收益两端”的模式。经历了2013年的快速加杠杆,房地产企业的杠杆率水平已处于历史高位,这本身即意味着房地产企业今年的融资滚动需求将处于高位。因此,在央行引导去杠杆的背景下,2014年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很不乐观。
再次,连锁反应不得不防。如果信用收缩使得房地产投资放缓,进而减少购地,地方政府的资金面也同样将面临较大的压力,带来的影响将进一步传导至制造业。
宏观层面积累诸多风险。实际上,2月24日,股市和工业品期货价格联袂大幅下跌,其实是多个深层次风险积累的结果。改革、经济结构调整和去杠杆三大主线使得中国经济增长短期放缓的阵痛难以避免。
近期,人民币贬值可能意味着热钱流动的逆转。一个可能性为央行干预,目的在于打击、挤出短期套利资金;另一可能性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冲击,离岸市场人民币长期投资头寸的撤出。两个“可能”都意味着流动性降温,这对于股市和商品市场都是不利的。
产能过剩遭遇房地产拐点。对于中国大多数工业品而言,几乎都是产能过剩的。2013年,工业品期货大幅下跌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去库存。2013年四季度,下游大多数终端消费行业对工业品原材料都保持低库存状态,上游生产部门的去库存几乎完成了三分之二。
2014年,冬储补库和春节备货的驱动,下游部分行业原材料库存出现小幅增加,这时候年前寄希望的需求却黯然失色。本来在去库存之后,再库存伴随去产能会改善工业品的前景。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对大多数工业品需求都密切相关的房地产拐点若隐若现。产能过剩遭遇需求端的倒逼,大宗商品新一轮跌势恐怕难以幸免。
另外,由于大范围雾霾天气在全国蔓延,新一轮企业关停或者停产的力度加大。2月23日,河北省政府统一部署,在唐山、邯郸、秦皇岛、邢台、张家口等5个设区市,集中拆除15家钢铁企业高炉16座、转炉3座,压减炼铁产能671万吨、炼钢产能149万吨。因此,煤炭、铁矿石等上游原材料遭遇新一轮需求寒流。对于汽车尾气排放治理,北方城市限购、限牌和限行政策频出,钢铁、有色等需求也蒙上阴影。(作者单位:宝城期货)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