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重点财经消息一览
2014年02月17日 15:52 5891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有色市场
央行定调2014年货币政策 影响亚洲市场
央行于2月8日晚间发布了《2013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指出,2014年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创新调控思路和方式,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联讯证券宏观及固定收益分析师杨为敩在评论近期央行货币政策时表示,整体货币政策趋势呈似松还紧的状态。
在日前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表示将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春节前,央行曾大幅度释放短期流动性,引发市场对政策面进一步放松的预期。但多数机构判断,只有当增长速度再次明显下滑时,政策稳增长才会加码,二季度末是微调的可能时点。
针对中国的货币政策,FT中文网发表文章认为,中国如果收紧信贷政策将对亚洲不利。以下为原文:
去年,新兴市场的银行信贷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首次超过发达市场,成为某种意义上的一块里程碑。
这并不违背常理,因为新兴市场,尤其是在亚洲,一向严重依赖信贷推动经济增长。
始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欧洲各银行陷入运转不灵。亚洲对此的关注程度几乎与欧洲一样大。之所以如此紧张,是因为欧洲各银行在亚洲的命脉——贸易金融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不过,当时亚洲各银行能够基本上填补缺口。此外,美联储(Fed)随即向全球输出流动性洪流,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流入了新兴市场。资本成本保持在较低水平,使新兴市场的经济得以继续增长。
但现在,这股良性趋势正在掉头,而且可以说局面还会变得更糟。新兴市场的资本成本正在上升,导致经济增长放缓。虽然这本身不太可能引发危机,但会给新兴市场许多负债沉重的公司造成困难,加剧银行坏账问题,进而导致资本成本进一步升高。
中国是这个新格局中的一大因素。现在,全世界都聚焦于中国增长放缓带来的影响。但世界也需要开始关注中国各银行作为邻国乃至新兴市场整体的流动资金来源的角色。
影子银行
中国的任何资金紧张不会马上表现出来。迄今人们对中国的大部分担忧都与信贷过度增长有关,目前中国的信贷总量已接近GDP的180%。国际金融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的一项新研究显示,中国去年的国际银行贷款总额将近1000亿美元,比2011年高出60%以上。(香港、澳门、台湾排除在这一数字以外。)
由于这项研究依据官方公布的贷款数额,因此很可能有所低估。此外,中国的银行还向那些原本难以融资的企业借款人(比如在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发放贷款。
但信贷过度增长的问题也许很快就会成为“昨天的问题”。中国监管机构时不时执行流动性紧缩政策,借此向影子银行施压,此举将冷却银行业一切活动,使一切资金的成本上涨,因为受监管世界和不受监管世界之间的界线实在太模糊。
此外,本土格局的市场变化也在改变中国各银行对资金定价的方式。影子银行的回报要比存款利率被人为压低的银行高出许多,这种竞争意味着家庭储蓄流向银行存款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这进而意味着,银行以人为的低利率向其偏爱的借款人放贷越来越难。如今,中国的银行受自身流动性问题的困扰,不得不请求借款人暂缓提取安排好的信贷额度。
现行政策使某些类别的借款人(比如房地产开发商)难以贷到款,这意味着部分中国借款人在前往国际资本市场获取资金,在此过程中与其他借款人竞争,推高国际市场的资金价格。里昂证券(CLSA)分析师克里斯托弗?伍德(Christopher Wood)援引的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数据显示,从2009年底至2013年第三季度结束,中国发行者发行的国际债券增加了5倍,总额达2400亿美元。
责任编辑:四笔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