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国际消息影响下的金属走势

2014年02月10日 15:45 1874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全球汇市:
  美联储襁褓之中的削减是否面临危险?上周五非农数据不及预期,美元指数进一步滑落至数月以来支持线的下方,而S&P 500则继续反弹,试图收复其开年以来6%的跌幅。这似乎是以往典型的货币政策预期反应,数据下滑导致货币政策前景偏向宽松而提振风险情绪,然而却打压美元。然而,这一反应是的确针对QE的,还是仅仅在关键数据出炉时的巧合呢?这一问题的答案对於本周、甚至未来数周交易美元都十分关键。
  在诸多可能中,使用最少假设的命题往往是正确的。这便是“奥坎的剃刀”的哲学命题:切勿浪费较多的东西,去做本来较少东西就能完成的事情。从这一角度触发,一月非农弱於预期,似乎很容易令人开始考虑美联储暂缓削减以提振实体经济。然而,这样的想法的确过於“简单”,基於市场走势是反映数据的假设。
  考察S&P 500(作为总体风险偏好的指标)与美元走势对过去8个月内货币政策预期的反映情况,显然并没有简单的直接关系。举例来说,9月联储会议曾推迟削减,随後S&P 500下跌,而在12月19日宣布开始削减後上涨,在1月30日联储继续削减时小幅走低。美元在联储前200亿的削减过程中(至650亿美元),几乎表现得如出一辙──出人意料地温和。
  从联储政策前景来看,数据影响与联储本身都十分确定。即便1月非农业就业人数弱於预期6.7万,总体11.3万的指标仍呈正值。更重要的是,失业率进一步下降至6.6%。即便介於目前的劳动参与率,怀疑失业率说服力的人不在少数,但目前该指标仍是美联储制订政策的门槛。我们已经在去年6月达到了7%门槛,联储当时开始具体地讨论削减QE,目前的数字非常接近6.5%,意味著联储可能会开始有关加息的讨论。而交易者亦当关注来自於联储官员的言论。芝加哥联储主席查尔斯?埃文斯(委员会中最激进的鸽派)称削减面临很大障碍。而令一方面,达拉斯联储主席费舍尔与费城联储主席普罗索(皆为鹰派)则称需要更大规模的削减。
  基於目前的市场短期走势并没有表现出与货币政策的高度关联性;某些人可能会认为货币政策前景的变化对市场并没有影响,这就与事实相去甚远了。全球最主要流通货币的流动性收紧将使得整体系统的稳定能力下降。而对於这样的变化,我们却总是发现得太晚。反倒是当联储仍然坚实时,市场已经开始侧翻,本应受到其它央行的支持的温和的退出市场行为被杠杆放大,基本面与价格的背离再度遭到质疑,波动性得到永久性提升。
  利多因素的温和化不大可能成为促使市场去杠杆化的“恐惧催化剂”,仅仅能成为市场情绪转变时的补充因素。本次美元的回调更可能是市场间的协同调整,仅仅看似是源自重大风险事件而已(蝴蝶效应)。然而未来我们仍将关注各大主要风险事件,定为那些能提振避险情绪的事件极为关键,届时美元将得益於其避险天堂属性。因此波动性亦是重点。
  VIX、FX-VIX等等指标都是投机活动的客观标志。恐惧往往比贪婪传播得更快,当波动性上升,价格将会偏向看跌。三个月范围内,S&P 500与VIX的相关性为-0.86(呈明显的反向关系),而美元指数与FX-VIX相关性则为+0.65以上,似乎佐证了之前的论点。本周以下方面值得关注──珍妮特?耶伦证词、投资者信心指数、欧元区GDP──但不存在像非农业就业报告或美联储议息会议这样的重大风险事件。这样的基本面环境或令波动性进一步降低(提振股票,打压美元),但美元的下方空间目前已著实有限。


  2月7日LME金属综述


  伦敦2月7日消息,期铜周五上扬,本周录得今年最大周度升幅,受到中国春节假期后需求回升希望以及实货市场铜短期供应有限提振。
  周五美国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非农就业岗位增幅远逊预期,令投资人担心美国经济成长失去动能。但数据对金属市场影响不大。
  “疲弱的美国数据可能带来更多的是正面影响,而不是负面的,因这会令对美联储缩减货币刺激措施的预期降温。”VTB Capital商品研究部门主管Wiktor Bielski表示。
  “我认为未来两周中国买盘将增加。中国整体库存不高,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COMEX)、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和上海期货交易所都出现逆价差,市场铜供应紧张。”他还表示。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三个月期铜收高0.15%,报7,141美元,本周大涨1.1%,但今年迄今仍跌近3%。
  数据显示铜库存减少,给铜价带来支撑。LME铜库存降至308,025吨的逾一年最低。
  其他金属,期铝、期铅和期镍都触及一周最高水准,期锌升至两周最高。
  期铝收高0.41%,报1,720美元。
  期铅微升0.05%,报2,119美元。
  期镍升1.22%,报14,140美元。
  期锌大涨1.2%,报2,022美元。
  期锡收高0.32%,报22,180美元。

[1] [2] [3] [4] [5] [6] [7] [8] [9][10] 下一页

责任编辑:晓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