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金属学会服务企业技术创新纪实
2014年01月13日 9:20 4881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重点新闻
“坚持金属学会的学术特性,围绕冶金企业技术创新,开展学术研究,提升科研能力,培养科研队伍,是学会的生命力之所在。”新当选的山东金属学会四届理事会理事长任浩的这番话,既是过去10年山东金属学会开展冶金学术交流和研讨的主题,更是今后强化山东金属学会服务创新的核心内容。
打造多渠道多层次学术交流平台
作为冶金行业的省级学术交流平台,过去10年,山东金属学会围绕山东冶金工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和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把学术活动与冶金工业发展、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紧密结合。10年间,他们组织冶金矿山、焦化、耐材、钢铁、有色等各种学术交流和管理交流达229次,516个知名专家、教授的工程技术专题讲座,使山东冶金的专业技术交流提升到新的高度。与19个省市金属学会和省内近20个省级行业关联学会的合作,37次承办、联办全国炼铁低碳、冶金安全环保、耐火材料、七省矿山、六省耐材、五省炼钢等省际学术交流,大大拓展了学术交流的广度。该学会过去10年每年平均举办的学术交流都在20次以上,累计参会人数达17628人次,发表交流论文12620篇,编辑出版论文集17种,发行近11万册。学术交流的范围涉及冶金矿山、焦化、钢铁、有色金属、耐火材料、建筑工程、医疗卫生、安全环保、技术中心建设、产品开发、节能减排、绿色转型等众多领域,大大开阔了山东冶金行业科技工作者的视野,增强了对国内外冶金前沿技术的吸收消化和再创新能力。
沉甸甸的课题研究成果
10年来,山东金属学会致力于服务和解决冶金行业生产经营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发挥学会在促进冶金行业“产学研用”结合方面具有人才荟萃、专业齐全的优势,组织专家和科技人员,广泛开展专题研讨和技术攻关,获得了重点课题研究和技术服务的一系列丰硕成果。他们组织完成了“山东省铝材发展报告”、“山东省钢铁行业科技发展报告”、“山东省耐火材料发展报告”、“山东省高品质特殊钢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现代企业集团产业链协同智慧物流信息化建设”、“山东省贫钛铁矿资源综合利用”和“山东焦化结构调整研究”等21项重点课题研究,组织编制了3个山东省金属矿山安全技术标准。
服务科技人员,建设“冶金科技工作者之家”,是山东金属学会不变的宗旨。他们发挥学会桥梁纽带作用,把山东冶金科技人员中的精英人才积聚起来,为企业进行技术咨询、难题诊断、技术培训,增强了学会凝聚力和影响力。该学会2009年成立专家库以来,已有在册专家360多人,涉及15个专业,累计开展技术服务116次。10年来山东金属学会和刊物理事会新增团体会员83个,个人会员4848名,团体会员越来越多,会员分布更加广泛,学会队伍不断壮大。该学会现拥有162个团体会员,5000多名个人会员,1个刊务理事会,18个专业委员会,360余人的专家团队,汇聚了一大批冶金科技精英。
学会应成为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
“把学会作为全省冶金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要把围绕冶金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作为学会服务创新的核心。”任浩对山东金属学会今后的工作方向如此定位。
在产能过剩、成本高企、效益下滑的困难形势面前,山东金属学会提出,发挥学会的人才、技术和智力优势,完善学术交流机制,围绕冶金行业重点工作和技术难点,多层次、多渠道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交流。围绕化解冶金行业的结构性矛盾和资源、环境等制约因素开展交流,围绕结构调整、淘汰落后、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开展学术交流,围绕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开展学术交流,围绕行业科技人才的培训和成长开展学术交流。
搭建具有特色的学术交流平台,是山东金属学会将要展开的新课题。他们将举办跨行业、跨学科、“产学研用”的学术交流活动,满足下游和相关行业转型升级和战略型新兴产业发展的要求,推进用户使用金属材料技术和产业链延伸技术的联合开发。尝试以企业牵头承办科技、管理成果宣介,推广交流先进技术。探索学会服务的新途径,搭建科普和继续教育平台,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训培养,探索建立“山东冶金企业技术创新信息平台”,更好地实现冶金企业科技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交流。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