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找矿传奇 云南有色地质局找矿侧记

2013年12月31日 8:53 829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以改革为动力,调结构,转方式,谱写发展新篇章
  2007年3月,郭远生在局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掷地有声:“我们的定位在哪里?国家为什么保留我们这支队伍?说到底,地质找矿才是我们的主业,是立局之本、发展之基,多找矿、找大矿是国家和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新领导班子因势利导,启发和帮助干部职工着眼于解决传统地勘体制的深层次问题,加快3个转变:思想观念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工作重点从传统地质工作向为社会提供全方位服务转变,管理体制从自我封闭向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转变,适应属地化管理要求。
  “地质找矿立局、矿业开发强局、工勘三产稳局、科技人才兴局”四大发展战略逐渐酝酿成熟,很快深入人心。同时,该局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与“四大发展战略”相适应的措施,充分发挥老专家作用,诚邀他们负责老资料二次开发,优选找矿靶区、把好技术质量关;千方百计筹集资金,争取政策,解决职工养老、就业等一系列遗留问题,稳定队伍,凝聚人心。矿业开发推行“预登先查、发现登记、政府掌控、利益共享”运作模式,坚持自主开发与合作开发、投资开发与引资开发并重,助推矿产资源发现权向经济发展权转化。
  打破体制障碍,按照“以局为单元,以集团公司为载体,内部实施事企分体运行,整体推进企业化”的改革思路,彻底改造原局属公司,重组为集地质勘查、矿业开发、工勘三产为一体的云南有色资源集团有限公司。随后完成了内部事企分体运行的体制架构,健全了局和集团公司的管理体制,企业化经营迈出了新的步伐。
  在同地质技术人员交流中,郭远生启发、开导大家,要敢于冲破传统认识和结论,创新找矿思路,善于吸收运用各种先进成矿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
  在研讨会上,郭远生鼓励技术人员学好辩证法,转变找矿思路,来个逆向思维,要有所为,又要有所不为。把更多精力的投向盲区或者空白区,采用新的成矿理论和技术,就一定能拓出一片新天地,实现找矿新突破。
  经过反复论证分析,该局在老矿区和空白区中筛选出滇东北铅锌矿、扬子地台大陆增生带宁蒗-弥渡斑岩型铜多属矿、澜沧江水泄浅成热液铜金矿、滇西层控型火山型铅锌矿、滇中昆阳群铜铁金矿、文山-右江坳陷卡林型金矿、滇南老君山岩体周边矽卡岩型锡锌多金属矿、哀牢山铜镍金多金属矿8个重点工作区带,实行区域展开、点面结合、重点突破,瞄准市场紧销、附加值高、潜力较大的矿产开展攻关。为保障地质找矿的顺利进行,云南有色局决定,每年从各种渠道筹集1亿元以上资金用于地质勘查,并且做到逐年有所增加。
  2009年7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视察国土资源部,对地质工作者作出“要立足国内增强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资源保障能力”的重要指示。云南有色地质局领导班子从后危机时代矿业经济的再度复兴中看到了机遇和希望,迅速行动。2010年3月,在云南3年找矿计划发布3个月后,一份锁定国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的铝、铁、铅锌、银、镍、金、钨、锡、铜等重要矿产和稀有矿产,优选出10大找矿突破区域的方案,就摆在了云南省领导的案头。
  谈到战略决策,该局总工程师崔银亮感触颇深:“这是大智慧、大手笔的表现,不是写在纸上,而是落实在每项行动中。这些年,局里每年自投勘探经费都在1500万元左右,从而拉动大企业,大集团和社会勘查资本亿元以上,在地质综合研究和找矿成果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实践证明,我们的规划和部署是科学的,不少称得上奇思妙想,比如老矿区的新突破、空白区找矿、老地层的新发现……我主管地质技术,这几年感到越干越有奔头。”
  主管经营工作的副局长李光斗,特别赞赏探采一体化不独资开矿,而是以技术、资料、资源入股开发的独到理念。在资源转化为资本的过程中,地勘单位完全可以通过同有实力又诚信可靠的矿业公司联姻,实施有效的参股或控股,实现经营目标,而不需事必躬亲直接从事自己并不擅长的矿产开发活动。事实上,许多矿业公司十分欢迎懂勘查的地质合作伙伴。这样,既可以获得勘查的补偿,也可以获得开发的收益。
  都龙曼家寨锡矿的勘查是生动的实践。该局下属317队以手中掌握的技术与资料优势,与矿山开发者合资成立“云南华联矿产勘探有限责任公司”,并拥有公司37%的股份。在为矿山寻找可持续发展后续资源的新一轮勘探中,2007年仅锌金属量一项便探明80万吨,等于新发现一个大型矿床。
  有一套较为完整的运行机制和完备的制度政策支持,一场为实现“寻找一个青春永驻的有色金属王国梦想”地质找矿大会战,在云南大地强势推进、持续发酵。

[1] [2]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