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国际消息影响下的金属走势
2013年12月24日 13:55 24160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重点新闻
第一部分:早间国际新闻汇总
(综合最新的全球各大经济体经济数据,经济现状简析和官方重要言论)
■世界经济:
美联储缩减QE,市场将把注意力转移到经济基本面
美联储(FED)已于上周三(12月18日)结束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宣布,将把每个月实施的量化宽松(QE)政策缩减100亿美元至750亿美元,同时暗示称,即使失业率降至加息门槛6.5%下方,仍然会在通胀率低于2%通胀目标的情况下维持低利率政策不变。
美联储最终启动了市场期盼已久的缩减QE政策的进程,从而消除了金融市场所面临的一大不确定性。
然而,金融市场并不会因此而在2013年完美收官。其原因在于,美国股市还将在12月份余下的时间里面临季节性异常情况,也就是所谓的“圣诞行情”。
股票交易员年鉴(StockTrader‘sAlmanac)提供的数据显示,自1950年以来,标普500指数在12月份最后五个交易日和1月份前两个交易日的平均涨幅在1.5%左右。而在过去20年里,股市已经在12月份上涨的概率在80%左右。
2013年12月份迄今,标普500指数仅上涨了1%左右,2013年迄今则上涨了大约27%,料将录得1997年以来最大的年度涨幅。
众多分析师表示,从本周(12月28日当周)开始,市场将最终把注意力转移到经济基本面,比如经济报告和企业财报。
布朗兄弟哈里曼(BBH)首席投资策略师ScottClemons认为,由于美联储何时开始缩减货币宽松政策已经尘埃落定,市场将重新作出合理抉择,并关注经济活动中真正重要的因素;第四季度的财报将从2014年1月份开始陆续发布,市场所有的关注点将集中在相关数据及其前景上。
本周陆续出炉的经济数据将包括北京时间周一(12月23日)21:30的美国11月个人收入月率和11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年率、22:55美国12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周二(12月24日)21:30美国11月耐用品订单月率、23:00美国11月新屋销售总数年化以及周四(12月26日)21:30美国12月21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
美联储超低利率政策带来一系列资产泡沫风险
美联储(FED)上周三(12月18日)宣布将每月的国债购买规模由850亿美元减少至750亿美元,同时称在失业率降至6.5%会将利率继续维持于当前的低水平。美联储的声明一出,引发了一些经济学家的批评,他们认为这一超低利率政策带来的一系列危险的资产泡沫风险正在股票、房地产和农业等各个领域悄悄的膨胀。
在一些美联储政策的支持者看来,超低利率政策有助于美国依旧温和的经济复苏。
不过有一些反对的声音认为这一政策使得美国经济患上了“糖尿病”,这将引发类似2000年科技股崩盘和2006年房地产市场泡沫的风险。
接下来,我们就从几个领域来作具体分析。
股票市场
标普500指数自去年美联储宣布每月购买850亿美元债券后已经累计上涨了26%,而从美联储实施第一轮量化宽松(QE)算起,该指数已经飙升124%。欧洲央行(ECB)和日本央行(BOJ)等此后纷纷亦效仿美联储实施超低利率,德国DAX和日经指数也分别累计上涨了20%和46%。
而美股飙涨的本质则是通过人为压低美债收益率,美联储将更多的投资者引向股市,而这笔庞大的资金流入股市直接推升了股价,而并非是由于企业受益提升了投资价值。一旦美联储开始收紧政策,众多投资者或将抛弃股市。
诺贝尔奖获得者耶鲁大学经济学家RobertShiller就直言:“我最为担心的就是美国股市的过度繁荣,因为这与脆弱的美国经济是格格不入的。”
房地产市场
美国上次的房地产泡沫引发了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而由于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部分资金涌入了房地产市场。就在最近几个月,一些美国地区的房价再度出现飙升。
房地产价格的根本因素是取决于它的位置。而现在,全额现金支付、低贷款利率和供应紧张已经使得诸如纽约和华盛顿等地的房价高于正常估值17%,而大部分的购房都是源于投资和旧屋置换,这很令人担忧。
惠誉(Fitch)数据显示,加州的楼市已经达到了上一次房产泡沫的水平,沿海湾地区的房价更是接近了2003年的峰值。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英国伦敦。
经济学家鲁比尼(NourielRoubini)就表示了对瑞士、法国和印度等国家的房地产泡沫的忧虑,这些国家房地产市场显着特性就是不断加速上涨的房价与收入比和庞大的抵押贷款债务占总家庭债务比重,而美国也必须对此警惕。
耕地市场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在过去的五年里,美国爱荷华州的耕地价格已经飙升118%至8400美元/英亩。同时,堪萨斯州、内布拉斯加州和北达科他州的耕地价格也已经翻了超过一倍。这一价格水平也回归了1970年代的繁荣时期。
美联储的超低利率政策鼓励了农民们扩大他们的耕地面积。在过去三年来,玉米价格的上涨和乙醇补贴使农民更多地种植玉米。
民主党众议员DanMuhlbaue就表示,“泡沫正在膨胀。而一个不祥的征兆就是美国环境保护署已经提出削减乙醇混合燃料的需求,泡沫面临破裂的风险。”
比特币市场
批评人士担心,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正在削弱美元的价值。而对一些人来说,最新的热门选择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货币,即比特币。因为比特币有2100万枚的限制供应,追随者相信它将不断升值。根据一份美国银行(BankofAmerica)的分析称,比特币相对于美元的价值以平均每年292%的速度激增。
在11月18日,监管部门暗示比特币可以被接受之后,比特币的价格飙升了50%。但此后,中国央行禁止交易比特币后,比特币的价格又暴跌了30%。美国银行称,比特币美国面临的是泡沫风险之一。
美国11月个人支出月率上升0.5%,创五个月来最大升幅
美国商务部(DepartmentofCommerce)周一(12月23日)公布,美国11月个人支出月率升幅创五个月来最大,同时也是连续第七个月上升,且实际个人消费支出月率亦创28个月来最大升幅。
数据显示,美国11月个人支出月率上升0.5%,创五个月来最大升幅,预期上升0.5%,前值修正为上升0.4%,初值上升0.3%;实际个人消费支出月率上升0.5%,创2012年2月以来最大升幅,前值修正为上升0.4%,初值上升0.3%。
这一数据与就业及工业产出数据均表明,美国经济保持着第三季度的上行动能,料2014年经济增速将进一步加快。
同时,美国11月个人收入月率上升0.2%,预期上升0.5%,前值下降0.1%。此外,美国11月个人储蓄率触及九个月低位4.2%,前值4.5%。
通胀压力仍可控
商务部并公布,美国11月个人消费支出(PCE)物价指数月率持平,前值持平;年率上升0.9%,仍低于美联储(FED)2%的目标水平,前值上升0.7%。
美国11月核心PCE物价指数月率上升0.1%,预期上升0.1%,前值上升0.1%;年率上升1.1%,前值上升1.1%。
美国11月芝加哥联储全国活动指数大幅升至0.60
美国芝加哥联储(FederalReserveBankofChicago)周一(12月2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芝加哥联储全国活动指数大幅升至0.60,表明美国11月全国经济活动有所改善。
数据显示,美国11月芝加哥联储全国活动指数大幅升至0.60,前值修正为-0.07,初值-0.18。
该指数低于零,则说明全国经济活动扩张呈现出低于平均值的增长速度,以及缓解未来通胀的压力。
芝加哥联储发表,芝加哥联储全国活动指数由85个全国经济活动指标加权平均而成的一项全国性经济活动指标。主要搜集四个主要分类资料,包含生产及收入、就业失业及时薪、个人消费及住房情况、销售订购及存货情况。
数据还显示,美国11月芝加哥联储全国活动指数的三个月移动均值为+0.25,前值+0.12。
美国12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意外持稳
密歇根大学周一(12月2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2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意外持稳于初值82.5的水平,创五个月新高,同期现况指数终值也创2013年7月份以来最高;尽管预期指数终值意外回落至72.1,但仍创8月份以来最高终值水平。
具体数据显示,美国12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意外持稳于82.5,预期升至83.5,初值大幅上升至82.5,2013年7月份以来最高,11月终值为75.1。
与此同时,美国12月密歇根大学现况指数终值升至98.6,创2013年7月份以来最高,预期会略微上扬至98.0,初值大幅上扬至97.9,11月终值为88.0,2013年1月份以来最低;12月密歇根大学预期指数终值意外回落至72.1,但仍创8月份以来最高终值水平,预期会大幅上升至75.0,初值上升至72.7,11月终值为66.8。
组织此次调查的总监库廷(RichardCurtin)在一份声明中指出,所有的改善都来自再次打折活动,以及美国经济出现的短期性向好前景。
已经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1月非农就业人口增幅较10月份扩大0.3万至20.3万,同期失业率降至7.0%这一五年低位,降幅大超预期;而美国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升幅上修0.5个百分点至4.1%,创近两年新高。
与此同时,美联储(FED)已于上周三(12月18日)利率决议声明中宣布,将每个月量化宽松(QE)政策规模缩减100亿美元至750亿美元。
[1][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责任编辑:晓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