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为有色产业带来福音
2013年12月21日 8:26 7871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重点新闻
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对汽车及家电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更进一步拉动有色金属需求: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对家电的需求量增多的同时,不仅会带动大量的有色金属需求,也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对家电的质量及档次要求更高,使得对铜、铝及稀贵金属的需求将比现在要多。同时,城镇化建设势必提升一些列“软件”的质量,对汽车、电动自行车等代步工具的普及将进一步提升铅酸蓄电池、镀锌钢板、铜管、铝材等有色金属需求。
城镇化建设对再生有色金属产生积极影响
随着我国对环境污染意识的提高,对资源紧缺的重视,使得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进入朝阳产业的发展阶段,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将会充分发挥资源再生与循环经济的重任。我国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将会走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和产业化示范作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再制造产业化水平,加快建立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美丽中国。
城镇化建设将为再生有色金属原料提供支撑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老城新建和乡镇扩建都将产生大量的废料,这些都将成为再生有色金属的原料。
在老城镇建设过程中,大力度的拆迁扩建,将会产生大量的废电线电缆,废钢铁,废电器等废料,这些都可作为再生铜、再生铝、再生铅、再生稀贵金属的宝贵原料。
在新建的城镇中,也会有些拆解下的废料成为再生金属的原料,同时,随着一二十年的城镇的发展,又将会有新的废料产生,以此循环给再生有色金属提供源源不绝的“城市矿产”。
再生有色金属的需求将是对原生有色金属供应短缺的有利补充
我国是有色金属的消费和需求大国,而我国现有的有色金属大量依赖进口,同时我国矿产资源是贫矿多富矿少,再生金属作为矿产有色金属强有力的补充,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将如原生矿产金属需求一样得到释放。
2012年我国再生铜产量275万吨、再生铝产量480万吨、再生铅产量140万吨、再生锌产量144万吨,分别占原生铜45%、铝24.3%、铅30.1%、锌30%,这一比例与发达国家的占比要小,随着再生产业在宽泛的环境下发展,再生有色金属占原生矿产金属的比例将会大幅提升。
城镇化建设对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技术装备升级及环境保护提出更高要求
十八大首提生态文明建设使得环境保护成为长线主题。城镇化建设会给再生金属产业的技术装备升级创造条件。城镇化建设使产业分工更加明确明细,配套设施增强,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人工问题的解决,将更有利于企业提升竞争优势,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预处理及熔炼技术的提升势必有所提高。
城镇化建设在环境治理方面给再生金属产业带来机遇和挑战。美丽中国设想的提出,使得环境保护、垃圾治理提上一定高度,而城镇化建设对市容环卫、污水处理、城市绿化又提升一个高度,这些都将迫使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在解决“城市矿产”的处置上,更加注重节约绿色环保。
同时,在城镇化建设后,作为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如采矿等行业)势必要受到调控,在产业转型,结构调整下,将会为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提供更宽泛绿色的平台。
城镇化建设将进一步推动中西部再生金属产业发展
在以往的城镇化建设中,较重视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的发展,当然,在优越的地理条件下,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发展速度和规模较快,并且也形成了较完善的再生有色金属产业集聚区,如浙江台州、宁波等“城市矿产”,在十八大后,我国的城镇化重点发展地区逐步转移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借鉴东部城镇化与再生有色金属发展的经验,西部的城镇化发展也或将会带动西部的再生有色金属的发展。
东部再生有色金属产业集聚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情况。江苏、浙江是矿产缺乏的地区,但是依靠港口的优势,大量人口涌动,带动了城镇化的发展,与此同时,新的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园区的发展,又推动了当地的城镇化进程。
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或将带动当地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十八大后,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提及,并且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侧重点在中西部地区和东部中小城市,并且李克强总理也多次提到,中西部地区将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最大回旋地。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中西部城镇化的发展,必将带动当地的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如江西的丰城、鹰潭(贵溪)、上饶、赣州,河南的长葛,四川的新津,湖南的汨罗,重庆等地的再生金属产业,“城市矿产”项目的新建将如雨后春笋般升起。
[1] [2]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