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性产能过剩最难治疗

2013年12月18日 9:15 452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17日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第54期“经济每月谈”上指出,体制性产能是在地方利益驱动下为GDP导向下产生的巨大的产能过剩。这种产能过剩最难治疗,因为很大程度上是招商引资、落户大项目、行政性干预造成的结果。
  陈文玲指出,产能的适度过剩是市场经济的规律,可以实现优胜劣汰,使社会平均使用率发挥作用,才能使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所以,适度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态。
  陈文玲指出,未来化解落后产能,可从五方面实现突破:
  一是把化解过剩产能与形成新的产业布局紧密结合,力求通过创新驱动、高端产业的带动,从产业布局、产业升级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二是要把化解过剩产能与形成新的区域布局结合起来。推动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在转移中实现升级,实际上就优化了区域布局。
  三是要把化解过剩产能与形成新的贸易布局结合起来。未来应随着贸易流向、贸易生成地、主要的贸易伙伴所需要的贸易计算出最小成本的物流路径,来设计制造业新的布局。
  四是在制造业优势和贸易优势结合上寻求重大突破。
  五是把化解过剩产能和形成新的市场布局结合起来。将中国市场优势更多的复制到周边国家和其他国家,使流通成为带动制造业转移、带动制造业重组、集聚,走向国际市场的一个引导性的力量。

责任编辑:晓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