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国际消息影响下的金属走势

2013年12月13日 11:27 2263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第一部分:早间国际新闻汇总
  (综合最新的全球各大经济体经济数据,经济现状简析和官方重要言论)

   ■美国经济:
  美国12月7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上升,创逾一年来最大增幅

  美国劳工部(DepartmentofLabor)周四(12月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2月7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升至36.8万,结束连续三周下降趋势,增幅创去年11月初以来最大。
  数据显示,美国12月7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增加6.8万,至36.8万,增幅创2012年11月10日当周以来最大,高于市场预期的32.0万,前值修正为30万,初值29.8万。
  同时,美国12月7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四周均值升至32.875万,前值修正为32.275万,初值32.225万。
  数据还显示,美国11月30日当周续请失业金人数279.1万,预期275万,前值修正为275.1万,初值274.4万。
  此外,11月30日当周保险失业率为2.1%,与此前一周持平。
  美国11月进口物价月率下降0.6%,为连续第二个月下滑
  美国劳工部(DepartmentofLabor)周四(12月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1月商品进口价格连续第二个月下跌,表明能源价格走低及海外经济增长放缓抑制了美国国内的通胀。
  具体数据为,美国11月进口物价指数月率下降0.6%,预期为下降0.4%,前值修正为下降0.6%,初值为下降0.7%;年率下滑1.5%。
  进口物价较上月走低受到石油价格下跌的影响。11月石油进口价格较上月下跌3.5%,创2012年6月以来最大跌幅。当月,非石油进口价格较上月上涨0.1%,较上年同期下滑1.2。
  出口价格方面,11月美国出口物价指数月率上升0.1%,预期为下降0.3%,前值修正为下降0.7%,初值为下降0.5%;年率下降1.6%。
  美国12月2日当周货币供给M2增幅扩大至200亿美元
  美联储(FED)周四(12月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2月2日当周货币供给M2增幅扩大至200亿美元,同期M1的增幅也明显扩大。
  具体数据显示,美国12月2日当周货币供给M2增加200亿美元,前值减少154亿美元;12月2日当周货币供给M1增加178亿美元,前值增加80亿美元。
  此外,美国12月12日当周外国央行持有美国国债增加159.61亿美元,前值增加135.99亿美元。
  美国11月30日当周道琼斯-东京三菱UFJ银行商业景气指数下滑0.3%
  美国周四(12月12日)发布报告称,11月30日当周道琼斯-东京三菱UFJ银行(DowJones-BankofTokyo-Mitsubishi-UFJ)商业景气指数较之前一周下滑,结束了此前三周无下滑的表现。
  数据显示,11月30日当周商业景气指数较之前一周下滑0.3%;此前一周修正为升0.3%。该指数最后一次出现下滑为11月2日当周。
  11月30日当周商业景气指数较上年同期则上升0.8%。
  数据还显示,11月30日当周移动平滑指数较上周上扬0.1%;为连续2个周上扬。
  道琼斯-三菱东京UFJ银行商业景气指数是一个由10个分类指标组成的加权指数,是衡量美国整体经济活动的同步指标。
  11月30日当周,6个分类指标上升,4个指标下降。在上升的分类指标中,电力产出指标上升2.6%,升幅最大。抵押贷款活动指标下降4.1%,降幅最大。
  实体连锁店销售下滑2.6%,上周该值上升2.7%。
  另一项独立的道琼斯-三菱东京日联银行产出趋势指标上扬0.6%,而上周该数值下滑0.2%。此项指标是从6个相关产出指标中抽取而来,并且被录入了美联储(Fed)工业产出指标当中。
  美国11月30日当周三菱东京UFJ银行商业景气指数下降0.3%
  道琼斯和三菱东京UFJ银行周四(12月12日)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最近一周的商业景气指数较之前一周小幅下降,结束之前三周的上行趋势。
  具体数据显示,美国11月30日当周三菱东京UFJ银行商业景气指数较之前一周下降0.3%,而之前一周上升0.3%;11月30日当周的商业景气指数较2012年同期上升0.8%,这一升幅较之前一周回落0.1个百分点。
  在三菱东京UFJ银行商业景气指数的10个组成部分中,有六个分项指标上升,另外四个回落;其中,电力产出指数以11.7%的升幅领先,而抵押贷款活动指数则以4.1%的降幅垫底。
  美国10月商业库存升幅意外扩大至0.7%,创9个月最大升幅
  美国商务部(DOC)周四(12月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0月商业库存升幅意外扩大。这表明,商业领域在第三季度大幅扩张之后鲜有回撤的迹象,或将为美国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初值作出贡献。
  具体数据显示,美国10月商业库存月率上升0.7%,创2013年1月份以来最大升幅,预期会上升0.3%,9月份0.6%的升幅没有修正。
  库存是GDP变动中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
  同时,美国10月商业销售月率上升0.5%,9月份由上升0.2%修正为上升0.3%。
  此外,美国10月库存销售比持稳于9月份1.29的水平。
  美国11月零售销售月率上升0.7%,表现好于预期
  美国商务部(DepartmentofCommerce)周四(12月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1月零售销售表现好于预期,增添未来数月经济增长或加速的希望。
  具体数据为,美国11月零售销售月率上升0.7%,创今年6月以来最大升幅,预期为上升0.6%,前值修正为上升0.6%,初值为上升0.4%。
  11月零售销售额增至4323.1亿美元,前值修正为4293.9亿美元,初值为4281.0亿美元。
  扣除汽车后,11月核心零售销售月率上升0.4%,预期为上升0.2%,前值修正为上升0.5%,初值为上升0.2%;核心零售销售增至3490.2亿美元,前值修正为3476.1亿美元,初值为3462.3亿美元。
  扣除汽油后的零售销售增长0.9%,创2012年9月以来最大增幅,前值为增长0.7%。
  当月汽油销售下滑1.1%,前值为下滑0.4%;汽车及零部件销售增长1.8%,前值为增长1.1%。
  11月零售销售稳健增长标志着至关重要的假日购物季的强势开局,这在零售商的收益中占很大一部分比例。
  标普:下调美国经济增长预期,警示自动减支风险
  据外媒周三(12月11日)报道,信用评级机构标普(S&P)周一(12月9日)已下调了美国经济增长预期,以警示联邦政府削减支出的“重大衰退风险”。
  标普下调美国经济增长预期
  在华盛顿两党达成政治协议之前,标普在周一(12月9日)表示:“鉴于2014年额外的支出削减以及10月份政府关门后华盛顿的政治僵局,我们下调了对于美国经济的预期。”
  该机构补充道:“我们预期这一世界最大经济体在明年会有2.6%的增长,低于上个季度信贷环境委员会会议上预计的3.1%。”
  标普在周一发布了对北美、亚太地区以及欧洲信贷环境的季度修正报告,并在报告中发出了上述警示。同时该机构还发表了其对“足以影响信贷质量的宏观经济环境以及金融大趋势的演变”的展望。
  美国国会议员在周二(12月10日)达成了一项预算协议,以帮助政府安稳度过明年1月中旬,避免10月份政府关门的状况再次发生。在这份协议中,参议院民主党和共和党同意削减自动减支的规模,同时在未来两年里将赤字减少230亿美元。
  协议设定的支出水平会超过9670亿美元的上限,2014年的预算是1.012万亿美元,2015年是1.014万亿美元。这份协议意味着双方同意将针对五角大楼和国内项目的自动减支缩减几十亿美元。
  众议院议长博纳(JohnBoehner)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份协议迈出了积极的一步,通过永久性的改革来代替一次性的支出削减,以执行严格的支出计划,这项计划可以带来实际的、持续性的节支。”
  该协议需要在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中投票通过,预期最晚在周五(12月13日)进行,稍后会在民主党控制的参议院投票。分析师预计它会顺利获得通过,因为国会要尽力避免10月份发生的政府关门再一次发生。
  标普也指出了美国的一些亮点,就业的稳健增加以及房地产市场的持续性复苏都刺激了消费者信心和支出。而且,标普表示,私人部门的反弹超出了政府支出削减所带来的拖累,民众的购买力也正在提升。然而,这些并不足以避免调降其增长预期。
  标普暗示美联储货币政策
  标普声称,美联储(Fed)何时削减购债计划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全球金融市场的反应--也增加了全球经济的风险。
  标普警告道:“对于美联储削减量化宽松(QE)的金融市场的无序反应对于全球的信贷环境都会带来共同的重大风险。”该机构认为低通胀意味着美联储很可能会“逐渐削减债券购买,并维持宽松货币政策直到2014年”。
  报告声称:“我们预期整体的金融环境在一段时间内还是良好的。”

[1][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晓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