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矿山找矿依然任重道远
2013年12月12日 11:27 7024次浏览 来源: 中国矿业报 分类: 重点新闻
典型示范成“推动器”
“两期接替资源勘查共探获新增铅锌金属资源储量81.91万吨,伴生金12吨、银1113.6吨,达到大型规模,可延长矿山服务年限约10年,稳定职工就业1200多人。”在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山铅锌矿的现场,该矿接替资源找矿项目承担单位——华东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的相关负责人介绍。
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李侃桢更是将其评价为“在江苏省老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2012年度经费预算为255万元,矿山企业——南京银茂铅锌矿业有限公司匹配了275万元。截至今年8月底,共投入勘查费802.24万元,其中中央财政255万元,上述矿山企业匹配资金达547.24万元。其中,坑道钻KK4603孔在219.9米~393.0米处见1层厚大铅锌矿体,视厚度173.10米,真厚度约54米,平均品位铅13.45%、锌17.03%,伴(共)生金0.3克/吨、银245.34克/吨、铜0.14%、硫25.59%。同时,在矿区42线、46线圈出了1层金矿体、2层铜银矿体、3层银矿体、1层铜矿体,金品位普遍在0.2克/吨以上,银品位大都大于10克/吨,铜品位大于0.2%。因此,勘查区深部还具有寻找铜、金、银矿的良好前景。
“对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勘查工作和找矿方法技术进行全面总结,对重大典型示范成果的取得过程、成矿规律认识进行梳理总结,将对今后深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知情者透露,召开这次会议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总结经验、提供示范,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对比研究和有效性试验,最终目标是将其应用到下一步的老矿山找矿工作中。
顺利推进仍需多方协调
当然,就找矿工作而言,资金、人才、技术是非常关键的要素。今年4月份,国土资源部印发了《老矿山找矿项目监审暂行办法》,聘请88名监审专家负责对老矿山找矿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同年8月,成立了“老矿山找矿项目监审指导组”,统筹检查指导全国的老矿山找矿项目监审工作。
同期,国土资源部还发布了《关于开展老矿山矿产资源潜力调查工作的通知》,部署并全面启动了调查工作;组织编写了《全国主要固体矿产老矿山资源潜力调查与评价技术要求》及培训教材,举办了3期技术要求培训班;完成了矿山调查报告编写提交和省级审查汇总;筛选具有找矿前景的矿山,为老矿山找矿项目部署提供参考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土资源部矿产勘查办公室和国土资源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的牵头下,一个勘查区固体矿产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体系正在创建并完善过程中,而这为老矿山找矿工作的矿产勘查及深部预测提供了理论指导。
“各方应做好协调,矿山企业要积极投入、勇于打钻,地勘单位要保障项目质量,专家要多到现场指导,国土资源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要切实发挥技术和服务的支撑作用,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积极配合,保障老矿山找矿项目的顺利实施。”王军表示。
其实,当初在危机矿山接替资源项目结题时,国土资源部地勘司司长彭齐鸣就已透露,今后老矿山找矿项目,原则上不再安排实施工程,主要是安排基础性的物化探工作以及一些技术性工程,只有极少数根据需要做一些深部验证。
面对矿山老化现象仍大面积存在的现实,老矿山找矿工作依然任重道远,而其资金效率高、找矿成果好的优势,更是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其顺利地推进必将换来一个个捷报频传。
[1] [2]
责任编辑:晓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