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矿山找矿任重道远 典型示范成“推动器”
2013年12月12日 10:14 7236次浏览 来源: 中国矿业报 分类: 重点新闻
12月10日至11日,常印佛、陈毓川、汤中立、王德滋等多名享誉国内外的院士、专家及勘查单位代表齐聚江苏南京,共同探讨老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
为了让与会代表对老矿山找矿的重要性有更加直观的感受,会议主办方还安排大家到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山铅锌矿进行现场观摩与指导。
“该矿接替资源勘查找矿成果突出,对于贯彻落实《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加强老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工作的成果交流、研究部署下一步找矿工作,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国土资源部地勘司副司长王军介绍。
管理体系正日趋规范
老矿山找矿工作是指在有资源潜力的现有矿山深部和外围,按照地质找矿新机制的要求,以矿山企业为投资主体,公益性地质工作给予适当支持,以增加矿山接替资源为主要目的的矿产勘查活动。
业内广为人知的莫过于前几年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在这个专项实施的6年多时间里,中央财政共投入资金20亿元,拉动国有大中型企业投入找矿资金80亿元,共新增资源储量静态工业总产值达1万亿元,潜在利润数千亿元,平均延长矿山开采年限13年,稳定职工就业58万余人。
老矿山找矿工作是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的延续,是国家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借鉴危矿专项成功经验,2012年,老矿山找矿工作正式启动,项目资金纳入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矿产调查专项中。由国土资源部矿产勘查办公室组织实施,国土资源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负责技术管理工作。该项工作重点支持的是国家紧缺大宗战略矿产、资源潜力大、企业积极性高的矿山进行深部和外围找矿。
通过2年多的实施,老矿山找矿工作的管理体系日趋规范,项目监审制度逐渐建立和完善。今年,《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老矿山找矿工作的通知》发布,基本理顺了管理体制,协调了国土资源部矿产勘查办公室、中国地质调查局和省国土资源厅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明确了职责。
找矿效果已初见端倪
随着老矿山找矿工作的全面推进,深部和外围找矿的效果初见端倪。
记者了解到,2012年至2013年,共实施老矿山找矿项目126项。其中,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90项,矿山密集区深部矿产战略性勘查项目28项,矿山资源潜力调查项目1项,找矿预测及技术方法研究类项目7项。
据国土资源部地勘司提供的数据显示,2年来,中央财政共安排资金6.42亿元,拉动地方财政和企业配套资金6.70亿元。2012年设立的68个勘查类项目,经过近2年的勘查工作,有54个项目验证见矿,一批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其中,甘肃早子沟金矿、辽宁白云金矿、河南老湾金矿、河南秦岭金矿、江苏栖霞山铅锌矿、河南上宫金矿、甘肃大水金矿、四川拉拉铜矿、重庆永荣煤矿等9个项目新增资源量达大型规模;西藏罗布莎铬铁矿、河北金厂峪金矿、浙江平水铜矿、河南大湖金矿、广西金牙金矿、新疆金窝子金矿、四川平川铁矿、山西胡家峪铜矿等9个项目新增资源量达中型规模,经过进一步工作,有望达到大型规模。
另外,浙江治岭头金矿、江苏铜井金(铜)矿、重庆三汇一煤矿、贵州乌罗-耿溪锰矿、甘肃白银厂铜矿、湖南香花岭锡矿、青海什多龙铅锌矿等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也取得重要进展,新增资源量可达中型规模。
“2013年度新开的50个勘查类项目,由于7月份才完成设计审查,项目正在组织实施,未统计项目成果。”王军介绍。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