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国际消息影响下的金属走势

2013年12月04日 11:11 2068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全球汇市:
  ★澳储行议息无意外,澳元震荡反弹
  ★欧元区通胀依然弱于预期,欧元影响有限
  ★关注明日加央行利率决议以及澳大利亚,欧元区GDP数据
  汇市日内非美货币整体维持震荡反弹走势,欧元区通胀数据依然低于预期,不过欧元并未作出强烈反应,日内依然维持上涨走势,非美货币整体维持反弹走势,近期焦点依然是周五的非农就业数据。
  欧元区的通胀数据依然令人担忧,10月生产者物价指数年率为-1.4%,弱于前值-0.9%以及预期的-1.0%。美国的通胀数据同样弱势,不过比欧元区要坚挺一些。任何人都不能否认世界金融政策是全面宽松的,但目前也没有人能够解释究竟是什么机制导致超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什么带来的结果反而是通胀下降,甚至有通缩的危险。
  尽管不能解释其中的机制,但从基础的供需关系来看,通胀的下降无疑反映了需求疲软。从过去的经验以及数据统计来看,通胀下滑与失业率上升是相关的,这在逻辑上容易理解,通胀下滑表明物价下跌,下跌的物价会减弱工厂生产的积极性,进而减少雇佣人数,导致失业率上升,而失业率上升导致人们进一步减少消费,从而造成了恶性循环。
  在凯恩斯主义盛行多年后的今天,政府以及央行的作用实际上被夸大了,人们总是寄希望于政府或者央行能够救市,的确,货币政策的宽松可能能够促使虚拟经济再度繁荣,这在过去的几年中得到了验证,但对于实体经济的传导作用究竟有多大,非常难以度量。相对而言,个人更加倾向于,经济变化是一个非常长期的趋势,货币政策可能很难对这一趋势造成根本影响,解决问题的根源依然是经济机制本身的改变,某些程度上,货币政策的影响更多的趋于短期的扭曲效果,该来的依然会来,只是早晚而已。
  从长期来看,对于经济最悲观的看法莫过于是陷入螺旋形的下降甚至于萧条。类似的情况出现于1929年之后,此前有过不少悲观主义者都在2009年后怀疑经济会再度陷入萧条的怪圈,不过随后由于世界主要央行采取超宽松的货币政策而推动金融市场快速复苏,似乎避免了这一情况出现,不过人们所担忧的通胀并未出现,相反,下跌的通胀数据,以及通缩的阴云似乎依然在提醒世界,萧条的可能性依然大于零。
  考虑到近百年来,虚拟经济已经发展到一个非常庞大的规模,所以对于萧条的进程,可能需要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分开来看,实体经济自不必说,相对于各种分类数据,通胀数据,失业率等描述整体经济的数据可能更能表明经济整体状况;而虚拟经济由于央行百年间的变化而变的不同,但是如果是真的萧条,那么最终二者必然殊途同归。对于央行救市的行动,虽然可能难以起到根本性的作用,但也是非常必要的,从作用上来看,金融业类似于整个经济的血液系统,为其他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能量,所以金融业也是非常好的经济风向标,如果经济开始复苏,金融业肯定是先行者和放大器。救市类似于进行输血,输血不一定能让人立即痊愈,但是危急的时候不输血,只会让人死的更快,但要身体痊愈,输血可能并不能起到根本性的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输血并不代表身体就痊愈了,同样,金融市场的繁荣,也并不代表经济真实的复苏,相对而言,实体经济受到货币政策的影响可能只是间接性的,要让经济真实复苏,还要看经济自身,而相对于2002年-2009年,经济究竟有没有发生机制性的改善,每个人应该都有自己的认知。


  ◆纽约汇市:
  日圆因避险需求上涨,美元普跌
  *美元兑日圆扭转稍早升势,下滑0.4%
  *在强劲的ISM数据公布后,投资人关注美国GDP和就业数据
  *欧元兑日圆从五年高位回软,但兑美元上涨(新增文末汇市表格)
  日圆兑美元和欧元周二上涨,扭转在亚洲和欧洲交易时段持续下跌的趋势,因全球股市下挫令交易商转投相对安全的日圆。
  美元兑欧元和一篮子货币下滑,但跌势可能短暂,因市场认为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FED/美联储)可能较部分投资人原先预期的更早缩减购债刺激措施。
  在周一美国公布强劲的供应管理协会(ISM)制造业报告后,投资人焦点转向周四将出炉的美国经济成长数据以及周五更为重要的美国就业报告,以寻找美联储何时可能行动的进一步迹象。
  根据路透数据,美元兑日圆跌0.6%,报102.30日圆,稍早在亚洲交易时段曾升至103.37日圆,这接近美元多头一直瞄准的今年高位103.73日圆。
  “全球股市下挫引发一波避险买兴,将日圆从大跌中救出,”WesternUnionBusinessSolutions高级市场分析师JoeManimbo称。
  “不过,人气仍相当负面,因认为日本央行将继续推进,并可能扩大目前支撑经济的力度。”
  根据路透交易平台数据,美元/日圆成交量为过去一个月均值的近两倍。今年迄今,美元兑日圆升18%,并在过去一个月大涨,因市场预期美联储很快会缩减购债,而日本的货币政策将保持宽松。
  日本央行宽松政策的承诺令日圆成为利差交易的最佳融资货币。当股票等较高风险资产下滑,投资人会买回日圆避险。
  根据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数据,日圆净空头仓位达到2007年7月来最高。
  “有明确的迹象显示,从目前的水平来看,日圆空头仓位过度的情况加剧,而我们的短期估值模型暗示日圆价值愈发被低估。”BTMU汇市分析师LeeHardman称。
  “关键是周五的就业报告,”Hardman表示,“如果数据再度强劲,可能推高美元/日圆。”
  欧元兑日圆从五年高位回落至139.05日圆,跌0.2%。
  欧元兑美元升0.4%,报1.3593美元,因在上周五欧元区公布的通胀数据高于预估后,市场预期欧洲央行本周将维持利率不变。
  “欧洲央行年底前会保持目前的货币政策不变,短期不会出现负利率,”RTFXFundManagement投资组合经理人FrancescoScotto表示,“欧元/美元仍在上升趋势中,应在月底前保持这一基调。”
  美元指数跌0.4%,报80.604。
  澳元兑美元升0.5%,报0.9142美元,此前数据显示,7-9月当季澳洲录得可观的净出口,10月零售销售亦坚挺。
  稍早前,澳洲央行在政策会议后重申澳元币值仍过高。
  “尽管鉴于在过去一周、一个月和一个季度美国公债收益率的普遍升压,我们仍不看好澳元,但今日澳元反弹可能为在周五美国非农就业报告公布前澳元升向0.9280途中再卖出澳元提供了一个机会,”DailyFX.com汇市分析师ChristopherVecchio表示。


  ◆新兴市场汇市:
  兰特兑美元触及三周低点,因经常账赤字扩大
  南非兰特兑美元周二大跌1.2%,至三周最低,此前数据显示该国第三季经常账赤字扩大幅度超过预期。
  1644(格林尼治时间),南特兑美元跌0.7%,报10.3400,盘中触及11月12日来最低的10.3930。
  公债收益率在周一大涨后回软,指标2026到期的公债收益率跌4个基点,报8.395%。年期较短的2015年到期公债的收益率跌0.5个基点,报6.24%。
  南非央行表示,第三季经常账赤字增加至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8%,第二季修正后为5.9%。
  墨西哥披索大涨,巴西雷亚尔触及三个月新低
  墨西哥披索周二大幅上扬,因一项允许石油行业对民间投资开放的议案距离国会通过更近一步,并且左翼领导人士AndresManuelLopezObrador因心脏病入院治疗,降低了爆发大规模游行示威的可能性。
  墨西哥披索兑美元上涨0.83%,报13.1075披索。
  巴西雷亚尔走软,利率期货合约的收益率也下滑,因数据显示该国第三季经济自2009年初以来首次出现萎缩。
  该数据使得投资人对央行可能放缓收紧货币政策的预期升温。雷亚尔兑美元跌幅略超1%,报2.3785,触及三个月新低。
  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FED/美联储)可能较许多投资人预计的更早缩减购债的担忧,令拉美货币近几个月承压。
  若周五的美国非农就业数据强劲,则会增大美联储缩减购债的可能性。其他拉美货币周二亦下滑。


  ◆人民币:
  人民币收盘微升,结汇依然偏多显示升值预期强
  *人民币即期收盘微升
  *客盘结汇较重,企业仍基本看多人民币
  *市场对汇改新政策的预期有所升温
  人民币兑美元即期周二收盘微升,全天继续限于十几个点的波幅区间,成交量则有所攀升。交易员表示客盘结汇仍然较重,显示客盘对于人民币汇率走势的看法仍基本偏升值。一大型银行交易员认为,三中全会之后金融监管层推进改革的力度很大,比如证监会重启IPO的决定,央行出台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意见。这些频繁的动作,使得大家也预期外管局在汇改方面也出台一些有力度的政策,这也会对人民币升值形成利好。
  “虽然人民币即期在6.09上方横盘有段时间,但升值预期仍是主流观点。大行购汇盘有出来,但总体客盘结汇量依然较多。”上述交易员称。全球汇市方面,日圆兑美元周二跌至近六个月低位,兑欧元和英镑来到五年低位,因预期日本央行将采取更多刺激举措。
  中国央行2010年6月19日重启汇率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2012年4月16日起,央行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日内波幅限制倍增至1%;而外汇市场交易机构随后亦首次获准卖空美元。

[1] [2] [3] [4] [5] [6] [7] [8] [9][10] [11] 下一页

责任编辑:晓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