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转型有了“时间表”

2013年12月04日 9:1 1004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 延伸阅读——
  资源型城市考核不再“唯GDP”
  根据《规划》,到2015年,全国资源型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将从2012年的15.7万亿元增加到19.8万亿元;到2020年将达到29.1万亿元,实现年均增长8%。这一目标的设定,是否意味着在资源型城市发展仍绕不开GDP考核的“命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鹰介绍说,目前,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存在过度开发资源、超强度地开发资源的问题,这种现象正是政绩观扭曲的反映。
  早在两年前,青海省就已经明确,对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的三江源地区,不考核GDP。“是否考核GDP,将来可能要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的规划,类似禁止开发区这样的地方,确实不应该再考核GDP,这有利于引导地方政府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上,而不是不顾条件盲目地招商引资,或者过度开发本地的资源。”杜鹰说。
  财政部预算司司长许宏才介绍说,目前,资源枯竭城市绩效评价办法分为共同指标和特征指标两类。其中共同指标指所有资源枯竭城市都要考核的指标,特征指标则主要分为煤炭、金属类、油气类、森工类,并根据不同的资源确定不同指标。
  记者注意到,在对资源枯竭城市的经济发展指标中,主要包括5个方面,一是主要资源的产值占整个全城市产值的比重;二是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三是科技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四是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的能耗;五是地方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在这些经济考核指标中,未涉及对GDP的考核。


  国外资源型城市如何转型
  世界上历史较为悠久的资源型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面临资源枯竭的问题,转型升级就成为这些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美国休斯敦城号称世界能源之都,曾对石油勘探生产、油田设备制造以及管道运输等能源上游业务高度依赖。为实现产业多元化,该市最初探索向冶炼和化工能源等下游业务及相关产业扩展,之后又探索出了一条新建主导的航天和医疗产业、升级交通和通信基础产业、发展金融等高端服务业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北九州是日本著名的煤矿产区。为推动经济转型,日本政府对九州地区煤矿实行全面退出的关闭政策,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将该区域转换成高新技术产业区。当地还对原煤炭生产场地复垦改造,并将关闭的煤炭生产矿井改造成旅游景点和科普教育场地,使之继续发挥作用。
  德国的莱茵—鲁尔区同样是依托资源发展起来的。在转型过程中,鲁尔区注重发展煤炭加工业。同时,建立石油化工、汽车、电器、精密机械和仪表、纺织服装等新工业部门,实现了矿产业和非矿产业的共同发展。

[1] [2] [3] [4]

责任编辑:晓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