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1月3日锌评:目标价位直指24000 锌市风起云涌

2009年10月30日 16:54 1161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作者:


  综合分析:
  Investec AssetManagement21日表示,第四季度基本金属的需求将不如第三季度强劲,因上半年主导金属需求的中国,将“消化”其进口的金属。2009年,中国消费量约占金属产量的一半。Investec商品研究部主管Bradley George表示,“中国需求将中断。中国完成储备,现在开始消化库存。”
  由于近期国内锌供给的快速增加,目前现货锌价对上期所锌期货近月合约的贴水在不断扩大,目前贴水幅度已经达到700元/吨。
  锌价外强内弱,使得做多伦敦锌、做空上海锌的投资者大赚。而现在,进行反向操作的时机来了?
  由于国内外锌期货比值目前已经处于历史低点,很多投资者认为,进行反向套利(买入国内锌期货、卖出国际锌期货)的好时机。,到了。
  有专家指出“从历史来看,两市锌期货价格的比值在高位或者低位停留的时间都非常短,这是因为比值过高或者过低将促使现货贸易的跟进,如果比值过低,那么国内锌将开始出口,从而抑制国际锌价,支撑国内锌价。”国际铜价的提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锌价近期的强势,其上涨缺乏足够的基本面利多支撑,一旦铜价出现调整,那么锌价的回落幅度将很大。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锌期货市场将有较好的反向套利机会。
  从现货来看,当国内现货锌价和国际现货锌价比值在6.6~7时,0#锌(高纯度)的出口将会有盈利,而目前两市现货锌价比值已经低于7,如果比值进一步下降,出口盈利空间将被打开。
  机构对2010年的锌市预期有所好转。国际铅锌研究小组(ILZSG)在本月中旬预计,2010年全球精炼锌市场过剩量可能降至22.7万吨,低于2009年的过剩38万吨。
  高盛集团上周五调降其对未来三个月基本金属的价格预估,但上调未来12个月价格前景。
  高盛在报告中表示,“目前基本金属处于‘拔河’之中,一方面经合组织(OECD)国家需求疲软,另一方面新兴市场需求强劲,但预期OECD需求将在2010年回升,并将成为金属价格进一步上涨的推动力”。高盛预估,未来三个月锌价均值为每吨1850美元,低于上次预估的1940美元;而对于未来12个月,高盛预估价格将达到2150美元。
  中金岭南公司分析师伍锡军认为,最近锌价爆发,是对之前滞涨的补偿。9月份中国精炼锌产量较8月份产量已有所回落。近几个月全球经济回暖信号闪现,推动了有色金属价格持续走高。今年前9个月我国进口精炼锌同比增长274.68%。我国锌冶炼企业产能维持在90%以上。伍锡军表示“我国汽车产量连创新高,奠定了锌消费的基础,加之房地产市场回暖也刺激了锌的实际消费需求。”他认为,锌价的走高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相对于铜和铝,锌属于小品种,其价格弹性也比较大。宏观利好消息,对锌价的推动比对铜的推动应该更容易体现。”
  长城伟业分析师景川认为,10月9日,锌价已经走出突破行情,但因有色金属“老大”铜并没有同步上涨,锌价出现高位盘整态势。“铜价再次创出年内新高,给锌价提供了上涨动力。”景川同时表示,虽然目前锌价走势凌厉,但已经进入了上涨后期。“在这个阶段,锌价还会快速上涨,但随着进入冬季锌消费淡季来临,其价格将面临中期回调。”认为,总体来讲,现在有色金属市场的上涨主要靠资金推动,其实际消费表现并不理想,“当前的消费水平难以支 撑目前的锌价,在资金退却后,必然进入回调阶段。”
  国庆长假以来,锌类上市公司股票和锌期货价格联动效应明显,双双走高,锌期货价格创下去年5月份以来的新高,成为领涨基本金属的新龙头,并带动铜等基本金属集体走强。预计后市锌价仍有较大的上行空间,中线有望冲击24000元/吨的大关。
  上周末LME锌价报收于2272美元/吨,周环比上升10.67%,创下了年内新高。而昨日A股市场中锌冶炼类公司亦受到追捧,记者采访显示,虽然锌价不断上涨,但国内部分锌加工企业的产量与库存并未发生明显变化。
  株冶集团表示“有接到限产的通知,所有正常的设备目前都在运转,但也有一些小的系统正在检修,不过,绝大多数锌冶炼产能都是开的。同时,锌成品库存目前保持了稳定,并没有太大波动。”
  中金岭南也表示:“目前我们的锌冶炼正在按照全年的锌生产计划开工,并没有因为外部价格的变化而调整锌的产量。”
  虽然价格回升,但全球性的锌产能过剩问题并未得到缓解。
  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期间,全球精炼锌供应过剩1.3万吨。在国内,近期对总计产能为463万吨/年的全国39家锌冶炼厂的调研结果显示,今年9月,39家企业锌锭总产量为30.2万吨,总开工率为78.3%,与8月相比小幅提高了0.3个百分点。不过,一项调查显示,国内锌冶炼企业对锌价看多的比例从三季度以来呈逐月下降的趋势。

 

[1] [2] [3][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