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国际消息影响下的金属走势

2013年11月28日 11:20 2400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时间事件重要性前值市场预测:

12

  国际财经要闻:
  欧洲经济低迷将持续至2018年
  法国兴业银行(601166)在最新研究报告中表示,“今年夏季各界对欧元区经济的乐观期待已被冬日的阴冷所取代”,预计欧元区经济增长势头将持续疲弱,经济复苏将极为缓慢。2007年至2018年,欧元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将持平,这将成为欧洲“失落的十年”。
  法兴银行认为,欧元区经济增长疲弱的原因主要在于,欧元区各国应对主权债务危机和银行业危机的行动非常迟缓,结构性改革的进展过于缓慢。

  消费者信心疲软 美元指数仍处整理格局
  美元指数上周较为反复,前两天延续了此前的回调走势,周三的一根大阳线昙花一现,随后连续两天下跌使得美元重回整理态势,整体看美元仍处在80.50—81.50的箱体振荡之中。
  受上周澳洲联储和新西兰联储官员讲话暗示推出偏向宽松的干预措施的影响,澳元和纽元等商品货币纷纷走低。欧系货币欧元、英镑等上周保持持续上涨态势。最近一周美元净多头增加850手至15098手,显示投机者看多美元的意愿有所增强,从而将对美元形成支撑,预计本周美元可能继续维持振荡格局,但投资者还应关注欧美各国的数据,尤其是11月的非农就业数据。


  美国第三季度房价环比涨2%
  美国联邦住房金融署26日公布的房价指数显示,经季节性调整,今年第三季度美国房价环比上涨2%,为连续第九个季度上涨,显示美国住房市场呈持续复苏趋势。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第三季度美国房价上涨8.4%。


  国际合作推动非洲内生增长
  “贸易并非零和游戏,完全有可能制定对各方都有益的贸易政策。”在“以贸易推动非洲发展圆桌会议”上,与会人员认为,通过国际合作为非洲内生经济增长提供动力至关重要。“非洲各国石油、黄金、矿产等资源丰富,但生产仍处于低水平,制造业产品的附加值低,贸易利益水平低。一些国家发展较快是因为商品价格上涨,这种经济增长方式不可持续。尽管中非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发展势头良好,但要促进非洲经济的内生增长非常困难。”商务部研究院院长霍建国表示。


  美银行业季度盈利 4年来首次同比下降
  据新华社华盛顿11月26日电(记者高攀郑启航)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2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受摩根大通法律诉讼费用上升影响,第三季度美国银行业整体盈利出现17个季度以来首次同比下降。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承保的6891家商业银行和储蓄机构的净利润总和为360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5亿美元,为2009年第二季度以来首次出现同比下降。

  阿泽维多:全球贸易谈判仍未达成最终协议
  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罗伯托.阿泽维多26日表示,近期在日内瓦举行的密集贸易谈判虽然已在困难重重的诸多领域取得进展,但未能达成最终的全球贸易协议。阿泽维多警告称,除非各成员国赶在下周巴厘岛部长级会议之前缩小分歧,否则旨在达成世贸组织18年历史上首份全球贸易协定的谈判面临破裂风险。图为阿泽维多26日在世贸总部出席记者会。


  世行报告称国际粮价仍居高位
  世界银行26日发布的最新一期《粮食价格观察》报告说,10月份国际粮食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12%,相比2012年8月的历史峰值下降16%,但是依然维持在高位。
  世行报告特别指出,全球小麦市场供应依然紧张,对巴西、巴拉圭、阿根廷、乌克兰和俄罗斯等国天气的担心,可能会在未来数月进一步推高小麦价格。世行称,对小麦的需求强劲、美元疲软和近期的恶劣天气等因素都对粮价产生了负面影响。

  美国商家迎战“黑色星期五”
  11月28日到来的感恩节将拉开美国传统岁末购物季,各大商家正摩拳擦掌,积极筹备打折季促销活动。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乐观预测,今年的购物季零售额可望增长4.5%,全美零售商协会也估计将增长3.9%。美国经济咨询机构“环球透视”26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则认为,最近数月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较为低迷,预计全年假日零售总额约为6000亿美元,较去年增长3.2%,但销售增长幅度可能创下2009年以来新低。鉴于消费占美国GDP比重近七成,假日消费“相对温和增长”的预期反映出美国整体经济现状,即保持温和复苏态势的同时依然充满不确定性。


  美经济复苏暗藏三重隐忧
  美国最新公布的11月份Markit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强劲反弹;房地产市场也频频传出喜人信息;同日公布的10月份营建许可总数突破百万大关,创近五年半新高。这一系列向好的数据似乎都在证明美国经济已经重回强劲复苏轨道。然而,业内分析人士却认为,在美国看似完美的经济数据背后多处暗藏隐忧。事实上,美国经济并没有达到美联储提出的可持续复苏的要求,放缓购债规模仍待时日。

[1] [2] [3] [4] [5] [6] [7] [8][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责任编辑:晓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