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内幕:赣州稀土借壳前后
2013年11月25日 11:18 2409次浏览 来源: 理财周报 分类: 有色市场
原文标题:赣州稀土借壳决策内幕 独家还原典型借壳案例的利益博弈
整个资本市场都在关注赣州稀土80多亿规模的借壳。
这场稀土整合大戏持续多年,目前正演至高潮,赣州稀土在国资委的主导下开始借壳上市。而位于老城区红旗大道20号的稀土大厦迅速成为风暴中心。
就像一部惊心动魄的电影,赣州稀土是总导演,每一个参与方都是主角,每一个都不可或缺:赣州市政府、赣州国资委、赣州工投、威华股份、昌九集团、昌九生化……
至今还没有人能完全说得清楚,昌九生化对赣州稀土,究竟是从未真正开始过的“单相思”,还是迫于利益的“移情别恋”。同样也没有人敢断言,赣州稀土与威华股份的联姻是否能顺利进行下去。
理财周报对赣州稀土借壳内幕的调查,就是从深圳-赣州177公里、赣州-南昌117.5公里的里程开始的。
突然被抛弃的昌九生化
昌九生化的“七连跌”惨剧还未有结局。
2013年11月22日,来自全国各地的近70名昌九生化股东再次聚集在北京维权。一大早,他们就在证监会门口列成两队,手中摇动一面面小红旗,希望听到监管部门的声音。
而此时,理财周报记者正在江西赣州、南昌等地奔走,试图接近该事件的各个相关方,还原事实真相。
在多次联系昌九生化董秘张浩采访未果后,2013年11月22日上午,理财周报记者打的前往江西南昌市青山湖区尤氨路。出租车司机听说目的地后问道,“你是去氨厂吧,现在一些年轻的的士司机你跟他说氨厂,他都不知道。”他又叹了一口气说,“现在氨厂不行啦。”
出租车师傅口中的氨厂,便是昌九集团和昌九生化的所在地。
汽车背离市区行驶了半个多小时,道路越来越窄,楼房也变得稀疏低矮,车在一个三叉路口停下,路中间竖着“江氨公司”和“江西昌九”的牌子。
理财周报记者再次拨通张浩的电话提出采访请求,再次遭到拒绝,“你不要见我。我不在公司。”语气急促。未等记者说话,张浩就挂断了电话。
昌九生化的一名员工告诉理财周报记者,“这个厂子现在处于瘫痪状态,很久不生产化肥了。现在正在筹划搬迁。领导也早不来这边了。”
正是因为经营不善,在二级市场投资者眼中,昌九生化极有可能变身重组概念股。
尽管外界有不少人将他们斥为“赌徒”,但他们却坚称“赣州稀土没有考虑过昌九是不可能的,至于为什么最终变成借壳威华,这里面肯定是利益导致的局中局。”
昌九生化被寄予厚望并非毫无依据。
2011年11月28日起,赣州国资委下属赣州工投声明将对江西国控持有的昌九集团实施收购,从而间接控制昌九生化。昌九生化将与赣州稀土一样,由赣州国资委领导并控股。
2011年11月30日,江西省政府部门拨款1.6亿元助昌九生化成功保壳。
2012年6月27日,赣工投以6.3亿元正式收购昌九集团85.40%股权,同时还承诺将进一步推进昌九生化的重组工作。
种种动作都指向一个迹象,那就是,同在赣州,同为国资控制的昌九生化被赣州稀土借壳是大概率事件。
昌九生化的股价从2012年底的11元左右一度飙升至最高40.6元。
“昌九生化涨得很猛的那一波,也有很多朋友打电话问我这个公司到底怎么样。我回复他说,那个厂子都快倒闭了,股价虚高了。”接近昌九生化的当地人士向理财周报记者透露,“不过是不是要重组就不清楚了,这个属于他们公司里面的内幕消息了。”
记者从曾赴赣州调研稀土生态的人士处获悉,“去年有听说赣州稀土就是拿昌九来整合的,但是最后没谈成。我听说的是它们谈过了,后来估计是有条款不满意吧。”
接近赣州稀土的当地人士也表示,“原来赣州稀土和省国资委的人有过交流,据我所知有过借壳昌九的设想和打算,但是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没有下文了。”
另一位曾在赣州工作过的人士则透露,“去年跟赣州稀土内部人士私下聊过,他表达的意思是,上层领导肯定是有借壳昌九的意愿,把昌九转给赣州工投也是这个考虑。但是赣州国资委作为控股方又迟迟没有表态。”
所有人都能想象得到,借壳事件的背后必然是极其纷繁复杂的利益博弈。“但只有他们(国资委等)自己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随着威华股份于2013年6月17日与赣州稀土签署重组框架协议,意味着昌九生化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被抛弃了。
4天选定借壳标的
为什么不是昌九生化?为什么是威华股份?
这是萦绕在众多昌九生化投资者心中的疑问。
随着矿产整合工作逐步收尾,从2011年3月开始,赣州稀土拟借壳上市的消息便在资本市场传开。
华南一位资深有色行业分析师告诉理财周报记者,“赣州稀土上市一直绯闻很多,但是因为他们不接受公开调研,所以一直没怎么接触。只是在稀土行业的会议上见到了,他们的领导层在台上讲话,我们在台下听一听,这个公司对我们来讲也是蛮神秘低调的。”
他表示,正是因为难以对赣州稀土进行合理的把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对威华股份出研究报告。
事实上,威化股份并不是跟赣州稀土传闻最盛的一家。
被席卷于赣州稀土借壳“绯闻”当中的上市公司多达近20家。
率先曝出被借壳的是西南药业和昌九生化,随后,绯闻对象进一步扩展至赣能股份、四环生物、中江地产、上海科技、诚志股份、中钢天源、新都酒店、太极实业、成城股份、泰山石油、银润投资、威华股份等,主要是江西本地及周边的上市公司。
五矿稀土、中铝集团、包钢稀土、广晟有色等也曾传出要介入赣州稀土的整合。据理财周报记者了解,广晟有色原本有想法收购赣州稀土,将南部和中部一块搞起来,但由于江西的稀土资源难以统一,后来便放弃了。“但是有谈过,有这个过程。”
不过,这些公司对待“绯闻”的态度各不相同。
赣能股份、西南药业、诚志股份、上海科技等上述多家公司都发布了明确的澄清公告,否认被借壳。
相比之下,昌九生化的态度则略显暧昧,被指“纵容股价炒高以便大股东高位套现”。
据知情人士透露,“直到今年6月,江西本地组织了一个辖区内上市公司活动,相互之间问起这个事情,其他人都否认了,只剩下昌九的态度不明确,所以大家推断它的可能性最大。”
在众多的借壳对象中,尤以ST宏盛(600817.SH)和昌九生化的呼声最高。
不过,赣州稀土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跟我们真正接触,讨论借壳上市的只有两家—ST宏盛和威华股份,其它都是市场炒作。”
与ST宏盛的接触确有公告可循,这场“矿恋”终以分手而告终。
对此,ST宏盛高层向理财周报记者解释,“我们当时时间比较紧,得赶紧把重组计划定下来。赣州稀土那会儿正在做资源整合,它中间还有很多资产、财务要梳理,时间跟我们对不到一块。”
他流露出惋惜的意思,“我们不想弄这么好的东西吗?我们这个壳也挺好,是净壳,但就是可惜啊,节奏跟不上。”
那么,为什么不是昌九生化呢?
昌九生化董事长姚伟彪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从其上任以来,没有接触过重组方,也没有重组方主动与公司联系,主要原因是股价和市值太高。
对此,前述有色行业研究员表示,“赣州稀土可能原本是想借壳昌九生化,但资本市场自己把它股价炒得那么高,借壳的成本太高了。你想,一般借壳,一个公司的市值,通常10个亿就算是比较好的壳,如果15-20个亿也是可以接受的,你炒到60-70亿,等于逼着让人家不做这个事情。因为借壳成本过高的话,会造成它股价上不去,而且几年内的EPS也上不去。所以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它肯定是选择低成本的壳合适。但是为什么是威华而不是别的壳,这个我就不了解了。”
责任编辑:四笔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