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国际消息影响下的金属走势

2013年11月25日 11:10 1850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第一部分:早间国际新闻汇总
  (综合最新的全球各大经济体经济数据,经济现状简析和官方重要言论)

   ■美国经济:
  美国11月15日当周ECRI领先指标升至132.2

  美国经济周期研究所(ECRI)周五(11月2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用于衡量美国未来经济增速的ECRI领先指标在上周(11月15日当周)上升,其年率升幅创逾一个月新高。
  具体数据显示,美国11月15日当周ECRI领先指标升至132.2,11月8日当周由131.1修正为131.0。
  与此同时,美国11月15日当周ECRI领先指标年率上升2.4%,前值上升2.2%。
  ECRI领先指标是一个衡量总体经济运动的综合性指标,它可以较早地说明未来数月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商业周期的变化,是投资者早期预测利率方向的重要工具。还预测未来经济发展情况的最重要的经济指标之一,能预示美国的经济前景。


  美国堪萨斯联储11月份制造业活动持续上行
  美国堪萨斯联储(KansasFed)周五(11月22日)发布报告称,其辖区内11月份制造业活动持续上涨,且扩张程度较上个月有所增加。
  同时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1月堪萨斯联储制造业综合指数为7;10月份为6,该值未作修正。
  该数据高于零说明制造业处于扩张状态,低于零则意味着制造业出现萎缩。
  分项数据显示,美国11月堪萨斯联储制造业产出指数为11,10月为14;新订单指数为15,10月为3;就业指数为6,10月为-2。
  其他分项指标显示,船运指数为3,10月份为14;一周工作时间指数(Averageworkweek)为5,10月为2;未完成订单指数为14,10月份为-2。


  美联储缩减QE日益临近,伯南克危机处理剧本重现
  10年前,美联储(FED)主席伯南克(BenS.Bernanke)曾就避免美国经济陷入通缩困境提出过一项建议。现在,在美联储决策者们考虑完全撤出量化宽松(QE)政策之际,他们正考虑拿出一个类似伯南克建议的构想。
  周三(11月20日)公布的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决策者们在10月29-30日举行的货币政策会议上讨论了创立一项计划,用购买短期美国国债来达到确保收益率和美联储政策意图保持一致的目的。
  即使是在美联储开始缩减当前每个月850亿美元QE政策之后,这样的工具可能会有助于强化美联储保持隔夜贷款利率接近零的承诺。在这每个月850亿美元的QE计划中,包括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和到期时间为4-30年的国债购买,美联储部分官员担心,一旦开始缩减QE政策,可能会导致收益率骤升,进而威胁到经济扩张。
  摩根大通(JPMorgan)首席经济学家兼美联储前经济学家费罗列(MichaelFeroli)指出,如果美联储承诺在未来三年将利率维持在零附近,而市场却对其立场持怀疑态度,美联储就可以购买到期时间为三年的国债,直至市场信服为止。
  费罗列表示,在2002年的一次演说中,已经担任美联储主席一职的伯南克的演说主题是《通缩:确保“它”不会在此发生》。伯南克的讲话随即成为美联储在金融危机期间以及后危机时代采取行动的基础。


  ■加拿大经济:
  加拿大9月零售销售月率上升1.0%,预期上升0.3%
  加拿大统计局(StatisticsCanada)周五(11月2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加拿大9月零售销售增幅上升至1.0%,主要是由于汽车及零部件销售上升影响。
  具体数据显示,加拿大9月零售销售月率上升1.0%,预期上升0.3%,前值修正为上升0.1%,初值上升0.2%;年率上升3.6%,前值上升2.7%。
  扣除汽车后,加拿大9月核心零售销售月率持平,前值修正为上升0.5%,初值上升0.4%;年率上升1.6%,前值上升1.4%。
  根据统计局的报告,11个行业中有六个行业的销售录得增长。


  加拿大10月CPI年率上升0.7%,升幅低于预期
  加拿大统计局(StatisticsCanada)周五(11月2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加拿大10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率升幅放缓至五个月低位,主要由于汽油价格下跌。
  数据显示,加拿大10月CPI年率上升0.7%,升幅低于预期的0.9%,前值为上升1.1%;月率则下降0.2%,降幅大于预期的0.1%,前值为上升0.2%。
  10月核心CPI年率升幅放缓至1.2%,前值为上升1.3%;月率上升0.2%,升幅与前月持平。核心CPI数据符合市场预期。
  当月商品类CPI月率下降0.4%,年率下降0.2%;服务类CPI月率上升0.1%,年率上升1.5%;能源价格月率下降3.7%,年率下滑1.6%。
  此外,经季节性调整后,加拿大10月CPI月率下降0.1%,前值为上升0.1%。

[1][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责任编辑:晓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