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国际消息影响下的金属走势

2013年11月21日 13:45 1790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第一部分:早间国际新闻汇总
  (综合最新的全球各大经济体经济数据,经济现状简析和官方重要言论)

   ■美国经济:
  美国10月成屋销售总数年化512万户,回落速度略超预期

  全美地产经纪商协会(NAR)周三(11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0月成屋销售连续第二个月回落,进一步表明市场利率上升冲击到美国住房市场的复苏。
  具体数据显示,美国10月成屋销售总数年化512万户,创2013年6月份以来最慢的销售速度,预期会回落至513万户,9月份529万户的数据没有修正。7月和8月的销售情况仍为2009年以来最佳。
  与此同时,美国10月成屋销售年化月率下降3.2%,前值下降1.9%。
  NAR表示,美国10月住房待销售的库存为213万户;成屋库存空置指标为五个月;10成屋价格中值较上年同期上涨12.8%至19.95万美元,前值上涨11.7%至19.92万美元。
  二手房销售活动在2013年7月份达到近期峰值水平,但随后有所回落,其中就折射出利率上升所带来的影响。房地美(FeddieMac)提供的数据显示,30年期抵押贷款利率在6月份跳升,并在9月中旬持稳于4.5%附近;而2012年同期为3.4%。


  美国9月商业库存月率增长0.6%,至1.6791万亿美元
  美国商务部(DOC)周三(11月20日)发布报告称,该国9月份商业库存继续扩张之势,且扩张幅度为1月来最大值。主要归因于企业仓库中的商品增加,而消费者减少开支。
  同时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9月商业库存月率增长0.6%,至1.6791万亿美元,高于预期增幅的0.3%。8月份该数据修正后为月率增长0.4%,初值为增加0.3%。
  数据还显示,9月份商业销售额月率增加0.2%,至1.2999万亿美元。8月份销售额下滑0.3%,此值未作修正。
  9月份库存销售比为1.29,8月份为1.29。


  美国10月零售销售月率意外上升0.4%,汽车采购稳步上升
  美国商务部(DepartmentofCommerce)周三(11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0月零售销售月率意外上升0.4%,因汽车采购稳步上升,不过在节假日前,消费者情绪较为谨慎。
  具体数据显示,美国10月零售销售月率上升0.4%,预期上升0.1%,前值修正为持平,初值下降0.1%;零售销售4281.0亿美元,前值修正为4263.7亿美元,初值4258.8亿美元。
  扣除汽车后,美国10月核心零售销售月率上升0.2%,预期上升0.1%,前值修正为上升0.3%,初值上升0.4%;核心零售销售3462.3亿美元,前值修正为3455.5亿美元,初值3461.1亿美元。
  扣除汽油后的10月零售销售月率上升0.5%,前值持平;10月汽油销售月率下滑0.6%,前值上升0.2%;10月汽车及零部件销售月率上升1.3%,前值下降1.2%。


  美国11月15日当周MBA抵押贷款申请连续第三周下滑
  美国抵押贷款银行协会(MBA)周三(11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15日当周美国房屋抵押贷款申请下降,为连续第三周下滑。
  数据显示,美国11月15日当周MBA抵押贷款申请活动指数下降2.3%,至451.1。MBA指出,该数据经调整反映退伍军人节的影响,若无调整,则指数为下滑13%。该指数涵盖了再融资与购房需求。
  经调整后,抵押贷款申请活动指数在过去三周下滑了6.7%,市场对于美联储(Fed)何时开始缩减刺激措施持续存在不确定感。
  同时,11月15日当周抵押贷款购买指数上升5.8%,至192.8;再融资活动指数下滑6.5%,至1941.3。
  当周30年期固定抵押贷款利率上升2个基点,至4.46%。

  OECD警告美国给业已放缓的全球经济复苏带来更多风险
  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OECD)周二(11月19日)表示,美国财政和美联储(FED)的政策前景都存在不确定性,这给业已放缓的全球经济复苏带来更多风险。由于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放缓,导致全球经济复苏力度被削弱。
  OECD在其半年度《经济前景》报告中指出,美国应当废除债务上限制度,并用“一个长期性预算整固计划取而代之,并附之以牢固的政治支持”。
  最新报告表明,OECD的关注焦点已经发生转移。因为,最近数年来,OECD一直都将重心放在欧元区解决财政和银行业危机的努力上。与此同时,OECD仍然对欧元区的虚弱状况忧心忡忡,称当前对全球经济复苏最直接的威胁似乎已经转移到美国。
  相比2013年5月份预期,OECD在周二的报告中将全球2013年经济(GDP)增长预期下调0.4个百分点至2.7%,并将2014年GDP增长预期也下调0.4个百分点至3.6%。
  OECD就此表示,全球经济前景更加疲软,主要受到预料之中的部分大型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在美联储最终缩减其量化宽松(QE)政策的情况下,相关国家容易受到外来资本的冲击。
  OECD指出,一系列事件已经冲击到最近数月的信心和稳定水平,其中包括投资者对美联储可能会迅速缩减其资产购买计划可能性的反应,进而导致市场担心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围绕债务上限的谈判的影响紧随美联储政策前景之后。
  OECD认为,一旦美国发生债务违约,将给金融市场带来混乱和不确定性,其灾难性后果可能就像2008年雷曼兄弟(LehmanBrothers)破产一样。


  ◆加拿大:
  加拿大统计局周三(11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加拿大9月批发销售月率增长0.2%,不及预期的增长0.4%,前值为增长0.4%。
  该数据还显示,加拿大9月批发销售年率增长2.6%,前值为增长1.3%。
  此外,加拿大9月批发库存月率下降0.2%,前值为下降0.5%;加拿大9月批发库存年率增长0.9%,前值为增长1.2%。
  加拿大统计局还将8月批发销售月率修正为增长0.4%,前值为增长0.5%。
  在各地区的批发销售中,萨斯喀彻温省(theprovinceofSaskatchewan)的批发销售月率增长4.6%,因受农产品销售增长推动。在全国范围内,农产品销售月率增长了4.8%,农业用品销售月率则增长了4.3%。


  ■亚洲经济:
  ◆日本:
  日本10月未季调商品贸易逆差及进口额远超预期,创同期纪录高位
  日本财务省(MOF)周三(11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10月未季调商品贸易逆差及进口额远超预期,连续第16个月录得逆差,且创同期纪录高位;商品出口年率上升速度创2010年7月以来最快,反映日元走软及全球需求上升的影响。
  具体数据显示,日本10月未季调商品贸易帐赤字10907亿日元,创同期纪录高位,预期赤字8135亿日元,前值赤字10907亿日元。
  日本10月商品出口年率上升18.6%,上升率创2010年7月以来最快,且10月为连续第八个月增长,预期上升16.5%,前值上升11.5%;10月商品进口年率上升26.1%,预期上升19.0%,前值上升16.5%。
  具体进出口额显示,日本10月商品出口61045.09亿日元,前值59721.29亿日元;10月商品进口71951.91亿日元,创同期纪录高位,前值69042.78亿日元。
  数据还显示,经过季节调整后,10月出口较前月增长1.5%。
  商品贸易帐,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商品出口贸易总额与进口贸易总额相比的差额。出口额大于进口额叫做“顺差”,或“盈余”或“出超”;反之,则叫“逆差”或“赤字”或“入超”。
  日本属于出口型经济,商品贸易逆差现象,国民收入便会流出国外,使国家经济表现转弱。
  该数据又日本财务省收集编纂,统计商品出口与进口差额,不包括服务贸易,每月月中公布。


  日本9月所有产业活动指数月率上升0.4%
  周三(11月20日)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日本9月所有产业活动指数小幅上扬,延续上月的增长态势。
  日本经济产业省(MinistryofEconomy,TradeandIndustry,Meti)公布,日本9月所有产业活动指数月率上升0.4%,至98.0;此前8月为上升0.3%。
  分行业类别看,9月第三产业活动指数月率下降0.2%,工业产业生产指数上升1.3%,建筑业活动指数上升1.4%,公共部门活动指数上升0.4%。
  日本所有产业活动指数用于衡量11个产业的活动状况,包括第三产业指数(tertiaryindex)、建筑业、农业、渔业、公共部门和工业产出的活动状况。该指数被认为非常接近GDP,是衡量工业和服务业产出的依据。
  第三产业经济活动指数反映了11个服务行业的经济活动情况,包括公共事业、交通运输、电信、批发零售、金融保险、房地产和服务业。该指数是所有产业经济活动指数的核心组成部分。


  日本IPO数量有望创2007年以来新高
  据彭博社,日本40年来最强劲的股市反弹,正推动首次公开发行(IPO)热潮,今年新上市股票家数有望创下2007年以来新高,且每一支股票在挂牌首日都享有蜜月行情。
  据野村控股估计,今年日本约有60家企业已公开上市、或计划在年底前挂牌,创下2007年(121支新上市股票)以来新高。据彭博社数据,今年挂牌首日的平均涨幅达到140%。
  东京三菱UFJ资产管理公司分析师表示:“基于目前的市场环境,日本的IPO热将维持一段时间。今年上市的许多企业拥有吸引人的商业理念与良好的成长潜力。”

[1][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责任编辑:晓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