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国际消息影响下的金属走势
2013年11月15日 13:48 24341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重点新闻
时间事件重要性前值市场预测
国际财经要闻:
美对华贸易逆差刷新记录
美国贸易逆差扩大至4个月来新高,达到418亿美元,环比增幅为8%,该数值高于市场预期的390亿美元,其中对华贸易赤字达到创记录的305亿美元。
美国9月贸易帐赤字加大,超过预期后,巴克莱下调美国三季度GDP预估,从2.8%调降至2.6%。高盛也下调美国三季度GDP,从2.8%调降至2.7%。
日本经济增长面临长期考验
数据显示,扣除物价变动因素,日本第三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长0.5%,稍好于市场预期的0.4%;按年率增速为1.9%,也好于市场预期的1.7%。虽然这是日本经济连续第四个季度实现正增长,但相较于今年上半年的“耀眼”成绩,本季度经济表现暗淡不少。
今年前两个季度,日本经济按年率均增长3.8%,为七国集团成员中增速最快的国家。在消费、出口及政府支出均大幅增长拉动下,安倍经济学的第一步迈得坚实有力。但短暂欣喜后,第三季度即遭遇消费和出口减弱。在结构失衡和外需不振共同作用下,日本摆脱长达20年之久的低迷绝非易事。
欧洲经济第三季度保持复苏
欧盟统计局14日发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欧元区国内生产总值(GDP)今年第三季度环比增长0.1%,同期欧盟GDP环比增长0.2%,均为连续第二个季度增长。
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欧洲经济形势持续低迷,欧元区经济直到今年第二季度才环比增长0.3%,为2011年第四季度以来首次增长。
与去年同期相比,欧元区和欧盟今年第三季度的GDP分别萎缩0.4%和0.1%,与第二季度分别萎缩0.6%和0.2%相比有所改善。
统计显示荷兰经济开始走出衰退
荷兰统计局14日说,荷兰经济在连续几个季度萎缩之后,终于在今年第三季度出现转折,实现环比增长0.1%,标志荷兰经济开始走出衰退。
统计数字显示,荷兰经济在2012年第二季度环比增长0.5%,之后的三个季度皆为环比负增长。2013年第二季度修正后的数据为0.0%,显示荷兰经济正在企稳,最终到第三季度出现环比增长。
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连续五周下降
美国劳工部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周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连续第五周下滑,但仍高于联邦政府部分部门关门前水平。
数据显示,经季节调整后,在截至9日的一周里,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减少2000至33.9万,但仍然高于10月初联邦政府部分机构关门前每周约30万的水平。同期,波动性较小的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四周移动平均值下降5750至34.4万。
数据还显示,在截至2日的一周里,美国全国领取失业救济总人数为287.4万,与前一周修正后的数字一致。
美国9月份贸易逆差增至418亿美元
美国商务部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受进口增加和出口下降的影响,9月份美国贸易逆差增至418亿美元。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9月份美国贸易逆差高于前月修正后的387亿美元。由于消费品、汽车等商品进口增加,当月美国进口总额为2307亿美元,较前月修正后的数据增加1.2%。
数据还显示,受工业原料和机械设备等资本品商品出口下降影响,当月美国出口总额为1889亿美元,较前月修正后的数据下降0.2%。
俄气称乌克兰停购天然气将影响欧洲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俄气)官员14日在莫斯科表示,乌克兰因欠债问题而停止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将给欧洲天然气消费国带来风险。
俄气副董事长维塔利.马尔科洛夫当天对媒体说,由于天气逐渐转冷,乌克兰的地下储气库储备将难以满足本国需求,更无法补偿俄罗斯输欧天然气。他说,乌克兰地下储气库今年的储气总量为176亿立方米,而为确保不间断对欧输气,乌克兰的地下储气量必须达到215亿立方米。
马尔科洛夫认为当前的形势是“灾难性的”。他表示,俄气的欧洲用户已感到不安,俄气将作出妥协,寻找解决方案。
英央行上调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
据《华尔街 日报》报道,英国央行13日发布最新通胀报告,预计英国经济今年将增长1.6%,高于此前预期的增长1.4%;预计明年增长2.9%,高于此前预期的增长2.5%;预计2015年增长2.5%,随后稳定在2.7%的水平。
经济学家普遍预计明年英国经济增长2.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14年英国经济增长率为1.9%。
[1] [2] [3] [4] [5] [6] [7] [8][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责任编辑:晓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