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国际消息影响下的金属走势
2013年11月12日 10:53 22639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重点新闻
◆法国:
欧盟委员会(EC)主席巴罗佐(JoseManuelBarroso)周一(11月11日)对法国2014年预算草案“感到满意”,但称法国仍需在降低失业率上付出更多努力。
巴罗佐在接受媒体访问时发表了上述看法,称欧盟方面认为,法国在2013年递交的预算草案整体上令人满意。
欧盟委员会定于周五(11月15日)开会并讨论评估法国的预算计划。欧盟委员会已经呼吁法国方面厉行改革,以便在将公共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降至欧盟(EU)所要求的3%下方;尽管法国方面打算在2015年实现该目标,但欧盟委员会认为,法国2015年预算赤字占GDP比重将高达3.7%。
巴罗佐就此指出:“这只是一个预测而已,如果没有提出并实施其他措施……上述预期可能会被调整。法国必须在降低失业问题上采取更多行动,这也是许多国家所面临的头号问题。”
尽管国际评级机构标普(S&P)上周下调了法国评级,让人不得不担心该国可能难以实施结构性改革,但该国政府正试图恪守其在削减预算赤字上对欧盟的誓言。国际三大评级机构早已摘掉法国的AAA顶级信用评级,但标普是首家第二次调降法国评级的评级机构,警告称,法国过去一年的经济改革不足以提振经济增长。
法国失业率为11%左右,社会当籍总统奥朗德(FrancoisHollande)已经誓言在2013年年底之前扭转失业率上升趋势,但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奥朗德的愿景会落空。
◆英国:
英国央行(BOE)定于周三(11月13日)发布季度通胀报告。对英国央行而言,这无疑是一项棘手的任务,因为在上调经济和就业增长预期的同时,还得避免市场对英国央行会提前加息的猜测升温。
此前,英国央行已经在8月份公布季度通胀报告时宣布采用前瞻指引政策,至少不会在失业率降至7%之前加息,以便引导该国经济逐步重返健康状态,并预计英国失业率不会在2016年中期之前回落至7%。随后,英国经济复苏就超乎市场预期,并好于其他大部分发达国家,使得外界对于英国央行可能得提前采取行动的猜测升温。
最新数据显示,英国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初值季率增速扩大至0.8%,好于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MPC)所设定的0.5%增长预期,同期失业率回落至7.7%,低于英国央行7.9%的预期。与此同时,得益于英镑汇率在过去三个月里上升逾3%,英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率回落速度也比预期的要快。
这样一来,英国央行将不得不意识到,可能会提前加息。
英国央行曾在过去六年的大多数时候对经济抱有非常乐观的预期,上述经济数据无疑给央行带来支撑。
然而,上述经济数据也给英国央行带来严峻挑战,如何在避免推高国债收益率的同时上调经济前景评估。如果英国国债收益率上升,经济复苏势头可能就会深受其害。
美联储(FED)曾在9月份放弃缩减每个月850亿美元的量化宽松(QE)政策,美国国债收益率走高就是原因之一。自2008年后期开始,美联储基准利率就维持在接近零的超低水平。
法国兴业银行(SocieteGenerale)经济学家希利亚德(BrianHilliard)认为,英国央行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设法聪明地阻止市场对英国央行可能会提前加息的预期升温;底线是,英国央行不希望加息。
非常短期的利率水平构成了英国信贷成本的基础,表明市场正在很大程度上押注于英国央行会在大约两年的时间里加息。外媒日前公布的调查显示,众多受访分析师预计英国央行会在周三将其失业率预期向民间经济学家的预期靠拢,可能还会认为英国失业率会在2015年第四季度或2016年第一季度回落至7%。
◆意大利:
意大利统计局(ISTAT)周一(11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意大利工业产出在连续两个月下跌之后,9月工业产出上涨且基础广泛,符合市场预期;但是该国第三季度工业产出仍然明显下降。
意大利9月工业产出月率上升0.2%,升幅略低于预期的0.3%;8月修正为下降0.2%,初值下降0.3%;7月修正为下滑1.1%。
意大利第三季度工业产出季率下降1.0%,连续第十个季度下降,前值下降0.9%。从商业和消费景气指数来判断,和国内生产总值(GDP)有密切联系的工业生产最近看起来不太乐观。作为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自2011年中期以来就开始了经济衰退了。今年第二季度,意大利经济萎缩0.3%,而当时整个欧洲的经济显示开始复苏。
经工作日调整后,意大利10月工业产出年率下降3.0%,预期下降4.0%,前值下降4.6%。
今年前三个季度意大利工业产出较2012年同期下降了3.9%。
从已发布数据判断,本周即将发布的意大利第三季度GDP将会显示该国仍然深陷在其漫长的经济衰退中。
[1] [2] [3] [4][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责任编辑:晓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