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积极应对去产能化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2013年11月05日 13:10 494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过程矛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近日正式出台,标志着我国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清理过剩产能的攻坚战正式打响,意见所列的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重新洗牌将会在所难免。对于长期以来以承揽有色冶金及加工、建材等行业施工任务为主的有色建筑企业来说,此项政策对其可能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将不可小觑。
  《意见》要求按照“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总体要求,在“十二五”末期按期或提前达到落后产能的推出目标,并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形成淘汰落后产能的长效机制。以电解铝为例,意见要求2015年底前淘汰16万安培以下预焙槽,对吨铝液电解交流电耗大于13700千瓦时,以及2015年底后达不到规范条件的产能,用电价格在标准价格基础上上浮10%,采用价格杠杆迫使其退出。由此可见,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几大传统行业的紧缩和调整将会持续延烧,此一轮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之大、强度之高、影响之深远将会大大超过以往。
  对于有色施工企业来说,淘汰上述5大行业的落后产能,一个现实的冲击必然带来投资的控制、任务的紧缩,新建改建项目将会大幅降低甚至没有新项目开建。有色建筑业传统市场的蛋糕将缩小,作为有色冶金行业的传统骨干施工力量,有色冶金建筑施工企业将会面临行业转轨、布局调整的现实挑战。
  面对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落后产能调整,有色施工企业必须审时度势,未雨绸缪,科学应对,要充分理解和吃透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历史背景、科学思维和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深远影响,积极支持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战略决策,有的放矢做好施工企业自身发展的路径抉择。
  其实,挑战和机遇从来都是并行不悖的,在挑战来临时往往也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应该说,国家在推进此次去产能化运动的同时,也在大力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在稳增长的前提下国家必然要停止和淘汰一批落后产能,也必然要鼓励和推动一批新兴产业升级发展。《意见》同时指出,要增强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动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倒逼企业增强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推动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提升以产品质量、标准、技术为核心要素的市场竞争力。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集中精力突破、掌握一批关键共性技术。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推广应用更加节能、安全、环保、高效的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工艺技术,提升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制造能力。这就要求广大施工企业要紧盯国家产业调整升级的发展大势,保持清醒的头脑,跟踪产业发展的最前沿领域,实时地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向,做产业调整的实践者和促进者。
  一要坚定地走好施工企业自身的转型之路。尤其是有色施工企业要在抢占传统冶金加工领域施工任务的同时,积极走转轨发展之路,通过资质升级、增项等有效措施,积极拓展民用建筑、市政公路、能源等其他领域的市场。二要强化能力建设和内涵提升。机遇始终偏爱有准备的人。有色施工企业在面对新的调整来袭之际,要坚定地强化自身的内功建设,提前做好科技、人才、资质、装备等方面的能力匹配,在调整中做好转型发展工作。三要强化施工企业的创新发展。要把创新驱动作为施工企业今后发展的必由之路来对待。有色施工企业有很多优良的传统和经历,曾为国家建设门类齐全的工业基础做出过杰出的贡献。在当前进入市场经济发展新的时期,有色施工企业必须要坚定信心,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大胆地走创新发展之路,实施有效的创新驱动战略,在管理提升、市场化改革、科技引领、品配塑造等方面趟出一条新路,创新是企业永恒的生命力。
  挑战本身并不可怕。只要提前预判,早作准备,坚定地走好转型发展之路,施工企业的未来将会一片光明。

责任编辑:mqk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