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中国矿业前进的足音

——历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回顾

2013年11月03日 9:41 916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提 要:
  矿业是感知经济冷暖最敏感的行业之一,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为向国际矿业界广泛宣传、介绍我国政府在改善矿业投资环境方面开展的工作,促进矿业企业的对外合作,国土资源部于1999年开始连续举办中国矿业国际研讨会,并从2005年起更名为“中国国际矿业大会”,迄今为止,大会已成功举办了14届。
  作为中国矿业对外合作的品牌、亚洲最大的矿业盛会和全球四大矿业大会之一,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已成为中外矿业企业和相关机构获取行业信息、寻找合作机会的重要平台,日益受到国际矿业界的高度重视。
  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给全球经济造成的重创余波荡漾,全球矿业也可谓跌宕起伏。透过中国国际矿业大会这个窗口,我们已然看到,中国矿业正以一种成熟的姿态面对世界。
  第一届
  主   题:促进矿业进一步对外开放
  时   间:1999年10月26日
  地   点:辽宁大连
  关注点:中国矿业寻求新突破
  本届大会名为“中国矿业法规国际研讨会”,大会掀开了中国矿业走向世界的新篇章。来自中、加、澳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17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代表们就如何完善中国矿业法规、改善中国矿业投资环境,以及外资如何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探讨。会议期间,国土资源部发布了首批可供外商选择投资开发的19处矿产地。这次大会,中国政府向全球矿业释放出了一个风向标:海外资本投资开发中国矿业可以实现。
  第二届
  主   题:提高西部矿产勘查开发对外开放水平
  时   间:2000年10月13日
  地   点:新疆乌鲁木齐
  关注点:西部,中国矿业新的着眼点
  本届大会名为“西部开发与中国矿业投资国际研讨会”,是西部大开发拉开序幕以后的第一次矿业领域会议。会议提出,提高西部矿产勘查开发对外开放水平,加大西部地区矿产勘查力度,实现中国矿业重心的逐步西移。与会中外代表共120余人。此次会议上,世界银行集团首次成为协办方。
  第三届
  主   题:增进了解加强合作 促进矿业共同发展
  时   间:2001年9月20日
  地   点:陕西西安
  关注点:新世纪矿业的变革与展望
  本届大会名为“中国矿业-2001国际研讨会”,大会展示了新时期我国地质勘查体制、矿业体制的重大变化。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接见了出席大会的部分代表,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邹家华向大会发来贺信。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驻华使馆首次成为协办方。
  第四届
  主   题:积极履行承诺 主动适应规则
  时   间:2002年10月22日
  地   点:重庆
  关注点:入世,中国矿业的机遇与挑战
  本届大会名为“中国矿业-2002国际研讨会”,会议明确表示积极履行我国政府加入世贸组织规则的承诺,适应世贸组织规则的要求,净化矿业发展环境。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国外代表109人。参加本次会议的世界银行集团代表和亚太经合组织成员经济体代表与国内矿业界人士一起,就全球及地区矿业发展的趋势,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矿业发展、矿业融资和矿山开发,以及外商来华投资矿业的政策等一系列战略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
  第五届
  主   题:增进交流合作 推动改革发展
  时   间:2003年10月27日
  地   点:云南昆明
  关注点:逐步实施“引进来”、“走出去”资源战略
  本届大会名为“中国矿业-2003国际研讨会”,是在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东盟商业与投资峰会取得圆满成功的背景下召开的。大会围绕中国矿业政策演变、区域矿业合作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探讨交流。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国外代表140人。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为会议作出重要批示:“希望你们继续深化改革,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努力扎实工作,共同促进矿业的繁荣和发展。”

 

[1][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