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利“困境”不减电池行业投资热潮
2013年11月01日 14:7 2824次浏览 来源: 阿思达克通讯社 分类: 有色市场
电池行业新旧战场“交接”期陷入微利“困境”,但企业投资依然热情不减。
铅蓄电池企业因产能过剩等因素已处微利甚至亏损时期,而备受看好的锂电行业,也因投资过热和需求滞后,多数企业面临盈利难的困境。记者在2013年电池展会上与多家企业和权威人士交流后却发现电池行业存在这样的“乱象”:大多数铅酸蓄电池企业进军面临困境的锂电领域、国内最大的铅锌冶炼企业*ST株冶却仍在加码铅蓄电池领域、龙头铅蓄电池企业仍“热衷”扩张。
**锂电面临盈利困境,铅蓄电池企业投资热情不减**
据今年最新披露的三季报显示,涉及锂电池的上市公司当升科技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降26.97%;江苏国泰同比降4.42%;南洋科技同比降4.07%;新宙邦同比微增1.85%;仅德赛电池因消除原控股子公司惠州聚能的亏损影响,业绩增幅较大,同比增32.37%。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表示,2012年锂离子电池行业仍以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传统市场为主,电动汽车和储能市场规模还很小,发展速度远不如预期,大量进入该领域的企业生存艰难,纷纷转产或破产。
不过,即使锂电池已经面临如此困境,仍有企业积极进军该领域。刘彦龙与圣阳股份内部人士均表示,目前很多铅酸蓄电池企业也涉足锂电池行业。
据公开资料显示,国内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启动用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风帆股份2004年开始投资锂离子电池项目,具备日产10万只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的产能。南都电源2008年涉足锂电池领域,目前正规划10亿元建设新锂电生产线,形成动力及储能用锂离子电池1200兆瓦时/年产能。
风帆股份董秘张亚光表示,公司锂电池业务目前还是亏损的,占公司主营业务的比例10%左右,“暂时还不想扩张该业务,还处于技术储备阶段”。他并表示,进入锂电池领域主要是比较看好动力锂电的应用。
墨柯则表示,铅酸电池被锂电池取代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所以铅蓄电池企业都去涉足。
**铅蓄电池企业微利生存,*ST株冶却进军超级蓄电池**
分析师孙涛表示,目前铅蓄电池龙头企业可以实现小幅盈利,但仍有70%的中小型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产能过剩是主要原因之一”。圣阳股份内部人士基本同意上述看法,并表示现在铅酸蓄电池企业很难盈利,部分大企业进行价格战也是为了逼迫一些小企业退出市场。
不过,国内最大的铅锌冶炼企业*ST株冶超级蓄电池事业部内部人士透露,今年12月份将推出主要应用在低速电动汽车上的超级蓄电池(铅酸蓄电池),后期产值有望达到100亿元。
据公开资料显示,超级蓄电池是一种混合式储能装置,与传统铅酸蓄电池相比,具有寿命长、安全可靠、储能量大、适用温度宽、可大放快充和绿色环保等优点,市场前景良好。不过上述内部人士未透露该电池在成本和环保的独特的优势。
此外,铅酸蓄电池企业仍在扩张,天能动力和超威动力两家2012年产能分别扩张20%及60.7%,两家目前占据了电动车用铅酸蓄电池总量的五成左右。
据业内人士透露,天能动力与超威动力的高速扩大产能,两家拥有市场定价的话语权,为争市场份额,便进行激烈的“价格战”,中小企业发展将难以为继。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