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对欧双反延期半年利好影响有限

2013年11月01日 9:11 96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有色市场

  中国商务部31日发布公告称,鉴于案件情况较为复杂,中国将对欧盟产多晶硅双反调查延长6个月,即截止日期为2014年5月1日。
  早在今年7月,商务部发言人已明确,未承诺对欧盟产多晶硅放弃双反调查。因此,新能源行业分析师认为此次调查延期公告属程序性公告,预计未来即使决定制裁,对国内多晶硅产业的利好影响也相对有限。
  此前,商务部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时表示,该案将与原产于美国和韩国多晶硅反倾销案合并进行调查。
  今年7月和9月,商务部分别公布了对美国和韩国太阳能级多晶硅产品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初裁结果。对于原产于欧盟的多晶硅双反调查结果却只字未提。
  业内一度分析认为,由于中欧光伏价格承诺谈判取得成功,中国方面出于“礼尚往来”,可能放弃对原产于欧盟的多晶硅产品的双反调查。然而,商务部发言人否认了这一说法。时隔数月后,两纸公告证实调查确实仍在进行。
  “我国和欧盟之间牵扯到庞大的光伏组件贸易,在制裁方面仍存在相互牵制的因素。”生意社多晶硅行业分析师班文文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即使原产于欧盟的多晶硅产品未来被认定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惩罚幅度也不会太大。
  此前,商务部对韩、美两国多晶硅采取双反初裁措施后,引发国内多晶硅价格温和上涨,近3个月内涨幅在10%左右。多晶硅价格从12.25万元/吨上升至目前的13.3万元/吨,国内多家多晶硅企业因此宣布复产。
  “近一周,多晶硅涨势开始放缓,一方面与国内企业开工率上升有关,另一方面进口形势更加严峻了。”班文文表示。最新海关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多晶硅进口量达到7515吨,环比大增41%。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专家告诉记者,目前国外企业通过加工贸易方式规避多晶硅“双反”制裁的现象突出,尤其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多晶硅超过99%按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国内多晶硅产业仍然受到较大的压制。
  记者另悉,目前国内多家多晶硅生产企业仍在积极争取,希望商务部提高对原产于韩国多晶硅产品的惩罚税率,并且将多晶硅列入加工类禁止项目。
  光伏行业专家预计,明年一季度由于光伏组件供应偏紧,将带动多晶硅消费量增长,多晶硅价格仍有上涨机会。

责任编辑:晓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