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身定制,培养有色金属行业人才
——访湖南省有色金属管理局党组成员、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阳望平
2013年10月30日 8:58 7927次浏览 来源: 中国矿业报 分类: 重点新闻
记者:请介绍一下中南有色金属职业教育集团是怎样的一个机构?您认为下一步应如何推进校企合作?
阳望平:中南有色金属职业教育集团以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为平台牵头组建,集团内现有职业院校、科研院所14家,并集结了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等世界500强及全国知名企业80余家作为校企合作单位,涵盖了地质、采矿、选矿、冶炼、加工、机械、化工、测量、环保、机电等专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辐射湘、鄂、桂、赣、黔等18个省市、自治区。中南有色金属职业教育集团采取理事会形式组织建设,理事会成员包括有色金属行业的企业、科研院所以及职业院校。职业院校之间可以实现包括科研成果、实验室、人才培养方案、实训基地等多种资源的共享。我们将以成立中南有色金属职业教育集团为契机推进校企合作。招聘会期间,我们召开了第一届校企合作座谈会。对于集团的成立,来自科研院所、企业以及职业院校的代表都很认同,认为很有必要。
下一步在推进校企合作方面我们将主要以以下几个方面为重点:一是推进的总体思路是以人才培养为纽带,而不是以资产为纽带;第二是人才的合作培养,我们将把企业的专家和一线的工人师傅请到学院来为同学们讲解怎么具体操作;三是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为企业和学生之间的选择提供机会、搭建平台,同时为提高学生技能提供平台;四是开展科研方面的合作,主要针对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型问题开展合作。开展合作也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平台,比如说对贫困的学生,可以通过由企业设立企业奖来资助学生完成学业。
记者:请您谈一下就推进在有色金属行业转型升级,在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方面我国还存在哪些欠缺?对此,应如何弥补?
阳望平:前面我已经提到,有色金属行业急缺3类人才。特别是我国对于高端的科技领军人才的自主培养力度不大,对这方面科研及人才发展提供的条件还有待加强。第二就是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转化有待加强。很多成果通过鉴定以后,就变成了一份资料、一种荣誉,而不是转化为生产力,科研与生产实践的结合还不够紧凑。另外,我国有色金属行业还缺少真正的企业家。国有企业的企业家培养过程很长,民营企业发展很快,我们已经有了一大批企业家,但是他们为技术和社会进步做贡献的意识还要进一步加强。在有色金属行业,我国的高技能人才数量有限。这就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安全的风险。因此,我们需要一大批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只有靠他们才能把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从而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以及效益的提高。一个好的产品除了设计、工艺以外,一线劳动者的实践操作能力也非常关键,否则装备、技术是无法变为产品的。所以对于有色金属行业,技术进步也好,产业升级也好,可以通过规划、管理技术的提升来实现,但是最终都要通过一线的劳动者,通过各种技能型人才,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因此,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必须要加大培养的数量、提高培养的质量,并且要转变培养这一类人才的观念,要提高他们的收入,这也是市场的导向。
[1] [2]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