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国际消息影响下的金属走势

2013年10月16日 14:17 2448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英国:
  英国9月消费者物价指数年率升幅意外持稳于2.7%
  英国国家统计局(ONS)周二(10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9月通胀年率升幅意外持稳于2.7%,机票费用的升幅对物价上涨的推动作用最大,而机动车燃料价格则对通胀构成最大下行压力。
  具体数据显示,英国9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率上升2.7%,预期上升2.6%,前值上升2.7%;月率上升0.4%,预期上升0.3%,前值上升0.4%。
  与此同时,英国9月核心CPI年率上升2.2%,前值上升2.0%;月率上升0.4%,前值上升0.4%。核心CPI数据剔除了酒、烟、食品和能源等价格因素。
  此外,英国9月所有商品的价格年率升幅收窄至2.1%,前值上升2.4%;9月所有服务的价格年率升幅扩大至3.4%,前值上升3.0%。


  RPI数据
  数据还显示,英国9月零售物价指数(RPI)年率升幅收窄至3.2%,一如市场预期,前值上升3.3%;月率升幅收窄至0.4%,也一如市场预期,前值上升0.5%。
  此外,英国9月核心零售物价指数年率升幅收窄至3.2%,一如市场预期,前值上升3.3%;月率升幅收窄至0.4%,也一如市场预期,前值上升0.5%。
  英国国家统计局表示,CPI的下行压力主要来自燃料领域,而CPI上行的最大推动因素则是机票费用。
  英国央行(BOE)认为,英国经济拥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同时并不会给国内带来通胀压力。尽管英国经济已经出现若干复苏迹象,但英国央行在上周(10月12日当周)仍然决定在可预见的未来继续实施超低利率政策。
  英国央行行长卡尼(MarkCarney)曾在8月份誓言,只要失业率不降至7%,英国央行就不会加息,这一过程可能会持续三年时间,除非通胀失控。最新的英国失业率数据即将在周三(10月16日)出炉,预计可能会持稳于8月份7.7%的水平。


  英国9月输出PPI月率意外下降,年率增速放缓至四个月最低
  英国国家统计局(ONS)周二(10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9月输出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月率意外下降,年率增速则放缓至四个月来最低。
  具体数据为,英国9月未季调输出PPI月率下降0.1%,预期上升0.1%,前值修正为上升0.2%,初值上升0.1%;年率上升1.2%,为今年5月以来最小升幅,预期上升1.3%,前值修正为上升1.7%,初值上升1.6%。
  扣除食品、饮料、烟草和石油后,9月未季调核心输出PPI月率下降0.1%,预期上升0.1%,前值持平;年率上升0.7%,预期上升0.9%,前值上升1.0%。
  与此同时,英国9月未季调输入PPI月率下降1.2%,预期下降0.4%,前值修正为下降0.7%,初值下降0.2%;年率上升1.1%,预期上升2.6%,前值修正为上升2.4%,初值上升2.8%。
  扣除食品、饮料、烟草和石油后,9月季调后核心输入PPI月率下降0.6%,前值修正为上升0.2%,初值上升0.4%;年率上升1.7%,前值修正为上升2.7%,初值上升3.0%。


  英国8月DCLG房价指数创纪录新高,年率上升3.8%
  英国国家统计局(ONS)周二(10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8月DCLG房价指数年率升幅扩大至3.8%,创2010年10月份以来最大升幅,前值上升3.3%;月率上升0.5%。
  英国国家统计局表示,英国房价指数升至2008年危机前峰值水平上方(高出0.3个百分点),并创1968年以来的纪录新高。
  英国国家统计局指出,该国大部分地区的房价升幅仍然保持稳定,尽管伦敦地区的房价升幅要快于该国平均水平。
  数据还显示,在8月份,英格兰地区房价年率上升4.1%,北爱尔兰地区房价年率上升1.1%,威尔士地区房价年率上升1.0%,抵消了苏格兰地区房价年率0.7%的降幅;伦敦周边房价年率上升8.7%,东密德兰周边房价年率上升3.8%,西密德兰周边房价年率上升3.5%,进而推动英格兰地区房价走高。
  此外,英国8月首次购房者购买的房屋价格较2012年同期上升4.9%,创三年来最大升幅。
  最新的英国房价指数进一步表明,在英国政府实施抵押担保计划以增加房屋所有权之后,住房市场的压力继续累积。
  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GeorgeOsborne)此前辩称,英国政府所实施的“帮助购买房屋”(HelptoBuy)计划将在购房上对首次购房者施以援手,对象主要集中在年轻人方面。有批评声音称,英国政府的住房政策正在推高购房需求,但却未能解决住房市场的关键问题,住房供应不足。

[1] [2] [3] [4][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责任编辑:晓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