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收藏家刘汉民:胸有宏愿事竟成
——记钱币收藏家、广西地矿局退休职工刘汉民
2013年09月03日 9:51 11137次浏览 来源: 中国矿业报 分类: 重点新闻
记者近日应邀参观了刘汉民先生的个人钱币收藏展。收藏展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举行。
收藏展分金融、邮品、票证三大类,共6个展区,共600多框,全长300米,近百万张。藏品包括从新中国成立至今的钱币、金融债券、企业债券、银行储蓄单、储蓄存折、银行卡、银行练功券、油票、粮票、粮油供应证、迁移证、农业税票,还有为数众多的外国纸币、外汇票等,品种繁多,价值连城。
懂行的人说,刘汉民先生收藏品种之多、数量之大,极为罕见。而其个人自费举行如此规模庞大的收藏展,在国内也应该尚属首次。
刘汉民先生被业内称为“钱币达人”、“功勋会员”,也曾被国内权威的收藏组织评为“人民币十大收藏家”。有行家观赏完刘汉民的收藏展后表示,相当于看了一部新中国的货币和票证发展史,从中可以了解到博大精深的中国钱币文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金融事业发展概况以及粮食紧张年代的凭票供应历史。
据粗略统计,从全国各地赶来参观、交流和交易的钱币收藏爱好者至少超过500人,由此,不难看到刘汉民先生的“粉丝”之多,崇拜与追捧者之众。
(一)
刘汉民先生出生于古城西安,在古城历史的文化熏陶之下自幼酷爱收藏,早年就已经收藏了不少的明、清字画以及文史古籍,可惜在文革期间被迫销毁。虽然自己的“宝贝”付之东流,但刘汉民先生的收藏梦并没有因此而破灭。
刘汉民先生退休前是一名地质职工,早年毕业于西安地质学院,毕业之后即被分配到广西地矿局。在地质工作陷入困境的时候,刘汉民先生受命奔赴北海闯市场。凭借着他敏锐而独到的市场洞察能力与敢打敢拼的坚韧不拔的毅力,几年光景,他和他带领的团队在竞争激烈、对手如林的工勘市场站稳了脚跟,并很快创造出不菲的业绩,一时成为广西地矿系统开拓市场的一面旗帜。
退休之后,刘汉民先生又续起了他的“收藏梦”。
200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刘汉民的朋友向他展示其家中所收藏的钱币,当时刘汉民觉得既新鲜又好玩。从那以后,他便对人民币、邮票的收藏入了迷,而且一发不可收。于是,从1949年至今的所有银行金融类的藏品,刘汉民先生都照单全收,尽力收藏。
从2006年开始,他先后辗转了广州、甘肃等多个省市的钱币市场进行钱币收集。每到一个地方一下火车他便马上赶往当地的钱币市场。2009年4月,为了收集一张冠号为CP的五角钱钱币,他抱病前往新疆伊犁,当时的他患有低血糖,发作时整张脸异常惨白,但下了火车后,他马上赶到当地最大的市场去发传单,希望有人能够给他提供钱币的线索,“那张冠号CP的五毛钱在市场上很少有,如果能找到,将是我一生收藏的最大收获。”刘汉民说。
在伊犁一待就是20多天,他每天早上六七点钟就起来去逛各个地方的市场,饿了渴了他就吃随身携带的干粮和水。功夫不负有心人。辗转了十多天后,刘汉民终于接到一个电话,对方称手上有两张冠号CP的五毛钱,但要200元一张,刘汉民当时便答应了对方的要求。“贵是贵了点,但这张钱币真的很难找,值得。”刘汉民先生说。为了将各类钱币收集到手,当时年逾60多岁的他睡过火车站,独自开车到过西藏,因为高原反应而差点送命。
7年来,他走遍全国200多个城市。“我们都劝他不要去那么远的地方找,但他就是不听,对于钱币收藏,他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了。”刘汉民先生的儿媳妇黄丰慧说。尽管刘汉民先生一家人都非常担忧他的身体状况,但都非常支持他的收藏爱好,“我们知道,他收藏的不仅是钱币,还是历史。看到那些钱币,他就仿佛看到了整个中国的发展史。”黄丰慧说。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