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地矿局鄂北抗旱找水打井纪实

2013年09月02日 15:46 761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资讯


  当第一缕清泉从地面喷涌而出时,每一个地质队员的脸上都绽放出欣慰的笑容,他们顾不上庆贺,立刻整理钻井设备,奔赴下一个井位继续钻井施工。这支由60人组成的抗旱打井团队,用短短的10天时间,在湖北有名的“旱包子”——鄂北岗地打井13口,出水率高达85%。
  仅仅10天,鄂北严重旱区无水可吃的万余百姓,舒展开了紧皱的眉头,喝上了甘甜的放心水。
  旱情重——全省启动抗旱应急三级响应,国土资源人急群众之所急
  今年入夏以来,湖北省旱情严重。尤其是鄂北地区到今年已是4年连旱,水库蓄水和地表水源急剧减少,河流、堰塘干涸,人畜饮水短缺,田间作物减产,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严重旱情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于8月12日将全省抗旱应急响应由四级提升到三级。
  面对严峻的旱情,湖北省地矿局局长、党组书记董卫民主持召开紧急会议,决定自筹资金,迅速组建专班全力支援旱区抗旱找水。董卫民说:“未来10天,将是中稻‘有一茬水则收,无一茬水则丢’的关键时期,抗旱保丰收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地质科学本身是服务民生、服务社会的科学,现在大旱当头,正是民生地质工作展现作为的关键时刻,也是我们践行群众路线、解决群众紧迫问题的重要时刻,我们一定要全力组织,加快进度,争取找到水,快成井,为党和政府分忧,为受灾群众解难。”
  8月11日上午10时,没有鲜花,没有横幅,在随县三里岗镇镇小学旁,几十名身着蓝色地质工装,头戴印着“湖北地矿”红色安全帽的地质队员,从省地矿局副局长曾环宇手中接过鲜红的抗旱打井行动突击队队旗,开始了在鄂北丘陵山区紧急抗旱找水打井的工作任务。目标只有一个:在10天之内打出水来,让旱区的百姓有水喝!
  家住三里岗镇居委会四组、现年60岁的黄德家里有2亩水稻田,全家6口人都靠种地为生。今年夏天旱情变得十分严重,种植的水稻就快旱死了。看到地质队来为村里打井,他不顾天气炎热,抱着刚满一岁的孙子守在钻塔边,期盼地质队能快些打出水来。
  打井忙——自筹400万元,投入6台钻机开钻抗旱井
  据水文地质专家介绍,鄂北丘陵山区是湖北省有名的”旱包子”,资源型缺水严重。一是该区处于长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区内无大型河流分布,地表水资源贫乏;二是区内主要分布一套元古界变质岩系,受含水介质的影响,地下水资源亦较缺乏。加之区内降雨偏少、蒸发量大,不同程度的干旱每年都有发生。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近十年来鄂北地区气象干旱频率及持续时间呈增加趋势。今年入夏以来,这里更是遭受了50年一遇的大旱灾情。
  湖北省地矿局早在十几年前就在这一区域开展了地质找水和物化探工作,并将这一区域划定为先天性缺水区。为了尽快解决百姓用水的燃眉之急,全省抗旱找水工作实施前,该局抽调精兵强将赶赴鄂北干旱重灾区,对这一区域进行了前期地质调查工作。地质队员们发扬云南抗旱找水和山西抗旱找水的精神,跋山涉水开展调查,很快完成了地质、水文调查1300平方公里,调查覆盖随县7个乡镇100多个行政村。
  这次的抗旱打井找水设计的13个井位是该局自筹资金400多万元,运用前期收集和整理出的大量地下水资源资料,在50多处可能出水的地段中,经过地球物理勘探,在综合地质分析的基础之上确定的下来的,总设计进尺为1600米。预计所有钻孔完成后,可解决旱区至少1万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省地矿局6台打井钻机抵达旱区后,马上投入紧张的打井中。地质队员们冒高温战酷暑,克服种种困难,发扬地质人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人歇钻机不歇,夜以继日,连续作战。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