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清远铜商遭遇转型阵痛
2013年08月29日 14:38 9490次浏览 来源: 赢周刊 分类: 铜资讯
铜拆解商资金链紧绷
利润空间的缩减,让不少铜拆解商关门停业。一些未关门的铜拆解商们则在资金链紧绷的高压线下,艰难地维持经营。下游的生产企业则纷纷寻找废铜的替代品。
由于电解铜和废铜价差的收窄,不少下游厂家开始选择电解铜替代废铜成为加工原材料,这无疑让铜拆解商的日子更难过。下游不振,手中缺乏流动资金又让其不能适时回补货品,两头受压,铜拆解商几近陷入了死循环。
“原来最多的时候,清远大概有3000家在做铜拆解,现在估计不到500家。”谭先生说,关门停业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没钱赚了”。
“有资金的话也别干这行,辛苦,加上现在真不是时候。”谭先生告诉记者,做这一行虽然规模可大可小,但需要不断的进货来做,一旦停下来,经营就会很困难了。
而正是由于这种对现金流的极度依赖,在铜拆解后的销售链条里,更多的拆解商选择将货品卖给贸易商,而不是直接卖给铜企,虽然铜企给出的价格更高。
“因为铜企结算不灵活,我们拆解户需要贸易商。贸易商拿到货后,再卖给铜企。”谭先生告诉记者,“做我们这行都是现金结算的。直接卖给铜企的话,他们是预付款制度,先付一部分的款项,剩余款项要延后支付。但我100万元的货物,铜企先付我80万元,另外的20天后付,我的资金压力就大了,而且这种压力很明显。”
从事铜拆解行业的另一个风险在于对货品品质的判断能力。“因为它不是标准产品,必须懂得看货,不懂看货的话,会亏得很惨。”而这种能力只能靠经验的积累。“否则,每次找质检部门的话,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都让你受不了。”谭先生说。
5万吨级下再生铜企业或被淘汰
今年4月,清远市政府发布《清远市加快再生金属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称,力争到2015年,清远再生金属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个体拆解户100%入园经营,再生金属产业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培育形成年产值超百亿元企业2家,年产值超50亿元企业5家,年产值超10亿元企业30家;拥有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
调整产业布局也是政府抓的一个重点工作。在清城区石角镇建设再生金属拆解集聚区,龙塘镇辖区内分散的拆解企业(含个体拆解户)到2015年全部向石角镇集中(国家批准的定点拆解企业除外)。对不符合土地利用规划、无证无照经营的拆解户、拆解场、分拣场进行整治和清理。在每个集聚区设置一间污水处理厂,力争到2015年,民安马头、塘基、嘉利安等集聚区环保设施完善、生产经营规范。探索建立企业转型搬迁、异地发展的补偿激励机制。
今年5月,新版《铜冶炼行业准入条件》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显示,准入条件从企业布局、生产规模、外部条件、能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其中规定,新建和改造铜冶炼及单一生产阴极铜的再生铜企业,单系统冶炼能力需在10万吨/年及以上;逐步淘汰5万吨/年以下单一生产阴极铜的再生铜生产企业。
意见稿指出,落实铜精矿、废杂铜、交通运输等外部生产条件,自有原料比例要达到30%以上,或自有原料和通过合资合作方式取得5年以上长期合同的原料达到总需求的50%以上;鼓励大中型优势铜冶炼企业附带处理废杂铜;现有再生铜企业的单系列生产规模不得低于5万吨/年,逐步淘汰5万吨/年以下单一生产阴极铜的再生铜生产企业。
而在能源消耗方面,准入条件提出,新建铜冶炼企业粗铜冶炼工艺综合能耗在180千克标准煤/吨及以下,电解工序(含电解液净化)综合能耗在100千克标准煤/吨及以下,铜冶炼工艺综合能耗300千克标准煤/吨及以下;现有铜冶炼企业粗铜冶炼工艺综合能耗在330千克标准煤/吨及以下。
这些标准较2006年铜冶炼行业进入标准均有所提高,2006年的准入条件要求,新建粗铜冶炼工艺综合能耗550千克标准煤/吨以下,现有粗铜冶炼综合能耗900千克标准煤/吨以下。
此外,新版准入标准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要求,较旧版准入条件更为严格。新版准入条件明确,新建铜冶炼企业占地面积低于4平方米/吨铜,水循环利用率97.5%以上,吨铜新水消耗20吨以下,铜冶炼硫的总捕集率达99%以上,硫的回收率达到97.5%以上,吨铜排水2吨以下,铜冶炼含重金属废水必须达标排放。
清远再生铜产业转型的步伐还在继续,在转型的大背景下,阵痛不可避免。
清远铜的电商牌
近年,清远再生金属产业在补齐产业链的同时,积极建设服务于再生金属产业的第三产业,构建科研、营销、融资等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再生金属国际贸易中心、国际采购中心、国际技术合作交流中心。而清远铜交易中心就是重要的一环。
清远再生铜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国内、国际影响力的扩大和提升,清远铜交易中心从构想变成了现实。清远铜交易中心推广人士告诉记者,该中心主要是以电子商务为主导,为客户提供再生铜及其他再生资源产品现货交易的综合服务平台。提供现货电子交易服务、配套货物的质量检验、行业资讯、银行结算监管、融资、仓储保管、物流运输等服务功能。实现再生铜等有色金属,以电子商务方式进行回收——加工处理——质检融资——仓储运输——终端客户的一站式服务。
作为国内首个再生金属交易平台,清远再生铜交易中心希望让再生铜产业链实现多方共赢,实现其他地区的定点企业和利废企业向清远地区转移,加快清远地区再生资源的产业转移。今年初,清远再生铜价格指数顺利完成了试运行。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