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大佬停产稀土矿产量仍飙升
2013年08月20日 9:27 4232次浏览 来源: 周末金证券 分类: 有色市场
“黑色产业链”不改猖獗,巨大利益驱动使然。在前述稀土论坛上,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正规开采企业需要缴纳资源税、增值税以及承担环保成本,这些费用加起来占每吨稀土矿销售价格五成以上,而私采矿不需要交任何税费即可轻松获得这笔差额。
不可否认,目前国家对私采打击厉害,“私矿的老板到处跑,抓起来就坐牢。”但江西赣州一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绝大多数私采在深山里面,政府很难打击,属于“民不举官不究”,只有管制稀土专用税票才能予以真正打击。摆在眼前的是,因赣州矿业连续2年停产,该省稀土冶炼分离企业原料主要依靠原有库存和外省购进。据反映,目前原有库存年底即将告罄,而外省原料越来越难购入。时间推移,行业正常运行或带来问题。
这位知情人士不禁担忧,上一轮的价格风波负面效应仍未消除,前期急剧萎缩的稀土材料应用市场复苏缓慢,需求整体依然低迷。“这将制约价格上行空间,甚至11月中旬联合整顿结束后,稀土价格恐重回跌势。”
另辟蹊径:“旧贵族”转向新材料
稀土诉讼之剑高悬,也让未来价格走势充满变数。2012年3月13日,欧盟、美国和日本向WTO提出有关中国稀土、钨、钼的出口管理措施的“磋商请求”。三方同时上诉称,中国对17种稀土以及钨、钼等金属的出口配额和出口税等采取限制性措施,违反了世贸组织的相关规定。按照WTO关于原料反垄断诉讼的流程,最长在2年内该宗诉讼结果将落槌。记者了解到,该结果或将于年底出来,行业人士普遍认为稀土诉讼大概率败诉。这也意味,国家关于稀土配额、关税等调控工具均将取消。
国家曾明确提出组建稀土大集团,要求央企加快整合步伐,为出口配额取消提前布局。但据媒体报道,目前北方稀土集团虽已明确整合方式,即以包钢稀土为龙头,但12家待合并企业尚处于前期评估当中,未实现真正的整合。南方稀土整合更为不顺,一方面七大集团相互抗衡,谁为龙头迟迟难以确定,稀土行业整合目标落空已成定局。
银河磁体内部人士直言,至少目前看来政府对稀土价格调控方面作用有限。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应该由市场决定,在充分考虑环境、资源成本后,保证稀土合理利润。包钢稀土高管则在稀土论坛上提议,建立稀土产品价格长期稳定机制,恢复用户消费信心。
采访中,业内人士也提出,稀土产业应加大科技创新,促进稀土矿产品由资源优势向高品质冶炼产品转换,满足快速崛起的稀土新材料和应用企业的需求。
[1] [2]
责任编辑:TT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