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铝价操纵案” 揭中资企业海外亏损灰幕

2013年08月09日 8:49 1122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中资企业海外亏损灰幕
  随着可口可乐等现货企业集体起诉华尔街巨头“价格操纵”,中国企业海外套保亏损谜底逐渐被拨开。
  王红英认为,LME许多看似公平的游戏规则,背后的本质是殖民资本。“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LME市场,很多亚洲企业无论是套利还是套保经常发生亏损。”他说。
  中国企业在国际大宗商品交易方面吃亏的例子的确很多。2005年国储抛铜发生了巨额亏损,近几年,国航、东航、深南电等企业也纷纷在海外衍生品市场栽跟头。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共有31家央企有资格在海外从事商品套期保值业务,但因为套保业绩不佳,自2005以后的8年时间,监管部门紧紧关闭审批大门。
  今年7月中旬,国储粮申请海外套保资格被有关部门否决,历经一年多的时间,国储粮最终还是铩羽而归。业内人士分析,国储粮申请资格被否的原因之一是“海外找不到可以信赖的中介机构”。由于中储粮往往代表中国政府意志,其头寸肯定会被国际资本盯上,监管部门担心其重蹈国储铜的覆辙。
  中资金融服务的缺失,确实成为中资企业海外难以发声的原因。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商品消费国,但在管理和对冲金融风险的期货领域,中国几乎没有话语空间。以铁矿石为例,尽管我国购买了世界上40%的铁矿石,但却没有在全球市场上形成中国价格,中国钢厂被迫高价购买铁矿石;类似的例子还包括大豆,只要中国有向国际市场询价的动作,芝加哥大豆期货价格往往出现暴涨。
  中证期货董事彭弘称,上述现象表明中国金融业海外战略处于结构设计缺失的状态,目前以期货公司为主的金融机构还无法为我国企业尤其是海外业务提供有效的服务。
  近日一家公司递交给证监会的报告显示,世界500强企业中,来自美国的企业100%运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中国则只有18家。上市公司豫光金铅是有海外套期保值资格的31家企业之一,在和证券时报记者交流时,该公司期货部负责人曾表示,目前国内期货公司提供的服务还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中国企业已经将业务拓展到海外,而国内金融机构并没有同步跟上。LME、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是大宗商品市场主流交易所,但在2012年之前并没有一家中国机构成为上述交易所的一级清算会员,服务的脱节造成中资企业无法将核心业务委托给中资金融机构。

[1] [2] [3][4] 下一页

责任编辑:lee、晓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