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年内有望“全面开花”
2013年08月07日 10:19 1778次浏览 来源: 文汇报 分类: 相关新闻
中国是高铁运营里程全球第一的“高铁大国”,近年来,尽管中国高铁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致力于向海外输出高铁装备乃至铁路系统与标准,但至今仍未有“斩获”。不过,记者今天获悉,这一尴尬局面有望于近期被打破。
输出面临三重障碍
为何迟迟不能打开海外市场?相关业内人士表示,主要障碍有三重。
第一重障碍是,因为造价问题,与地铁项目相比,高铁项目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仍然偏小。譬如,连接中国两个最大城市的京沪高铁,总造价约2209亿元人民币;连接巴西两大经济城市的巴西高铁项目,工程总预算约178亿美元。造价不菲再加上经济不景气,修得起高铁的国家数量有限,巴西等国虽然“雄心不小”,但政府财力有限,于是采用“BOT”模式,不仅政府在项目中直接资金支持只占一小部分,对参与方的融资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而且参与建设的公司建设完毕后得独立运营、自负盈亏30年。
对此,该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有报道说巴西是因为温州动车事故谢绝了中国高铁,其实,除了这个原因,由于建完还要负责运营,票价等又被当地政府卡死,项目风险非常大,因而谁遇上都要三思。”
另一重障碍是,中国高铁技术已跻身世界先进,但相关技术进入海外市场还需要取得其标准认证。而海外认证的程序复杂、时间漫长,导致在部分项目中中国高铁因缺乏相应标准认证而无法投标。在此前的土耳其高铁项目中,中国高铁便因为这个原因“出局”。
最后一重障碍则是,部分高铁项目招标时规定,参与方需做出一定的本地化投资。如在部分国家,招标时除了要求技术认证,还要求投标者在当地建工厂、招工人。“等于间接要求在当地建立有资质的工厂,万一最后没中标,工厂怎么办?”
铁总大单即将开标
虽然面临三重障碍,但中国高铁“走出去”的计划始终没有中止。
据悉,包括南车集团和北车集团在内,中国高铁企业目前拓展海外市场最主要的工作之一,是将国产高铁技术进行欧盟、俄罗斯、北美等多套标准的认证,未来技术认证障碍将逐步消失。
同时,相关高铁企业也一直与印度、泰国等多个国家的高铁项目保持接触,据知情人介绍,“部分项目沟通比较顺利,目前还在走程序,争取能早日有所突破”。
此外,国家上月提出优先建设中西部铁路后,中铁投于8月2日集中发布了7个铁路客、货车招标公告,中国铁路总公司及十余家地方铁路局携总计726辆客车、28900辆货车公开招标,业内人士透露,这份“大单”有望于19日开标。
“国内市场密集招标,国际市场可能有所突破,今年下半年,中国高铁项目有望"全面开花"。”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