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砺奋进六十载 风正帆扬踏浪行
——写在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成立六十周年之际
2013年08月06日 9:16 11721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张 晶
60年激情岁月,一甲子光辉篇章。
2013年,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喜迎60华诞。
60年来,她勇立潮头,不懈奋进。始终秉承“艰苦创业、积极开拓、献身地质事业”的江勘精神,不仅在祖国的大江南北留下足迹,还把汗水洒在了埃塞俄比亚、喀麦隆、博茨瓦纳、赞比亚、格陵兰岛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土地上,在有色、稀有金属矿产勘查以及矿业开发工作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钨、钽铌、金、铜、稀土等矿产勘查尤为突出,为国家和江西省提交了上百处大中型有色、稀有稀土矿产生产建设基地,潜在经济价值超万亿元。
60年来,她励精图治,奋力打拼。始终咬住发展理念不放松,围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跨越发展的战略目标,不仅在地质勘查和矿业开发上取得骄人成绩,其他产业也突飞猛进,形成“地勘矿业、建设施工、工业企业、商贸服务”四大产业板块并驾齐驱,破浪前行。
60年来,她乘风破浪,开拓创新,对精神的追求矢志不移。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为载体带动和提高其他各项工作。先后多次获得江西省文明单位和省直机关文明单位称号,在省内树立了江西有色地勘品牌形象。
60年栉风沐雨
“江勘精神”薪火相传
她是江西最早的地质勘查队伍。60年的发展历程,是一部几代人呕心沥血、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也是一部薪火相传、不断开拓的发展史。
1953年,江西最早组建的地质勘查队伍——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在赣州市诞生,成为共和国有色金属工业和江西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地质勘查力量。当时局地质工作以钨矿勘查为主。
20世纪60、70年代,在全国地质工作都受到较大影响的情况下,江勘人仍先后探明了乐华锰矿、宜春414钽铌矿、银山矿、富家钨铜矿等一批重大矿床。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地质工作将主要力量向北转移,突出钨矿重点,新探明徐山、下桐岭、茶亭坳等一批大中型钨矿床,而金山岩金矿,赣东北砂金矿等,则引发江西省金矿勘查开发的热潮。
自1990年起,开拓创新的江勘人不满足于一条腿走路,围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跨越发展的战略目标,在做好地勘主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二产业,产业结构由“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向“双结构调整”转变,兴办了一批企业。到1998年底,四大产业板块基本形成。
历史车轮驶入21世纪后,中国地勘事业迎来了一个大改革、大发展和大变化的时期。江西有色地勘局归属江西省人民政府管理,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尤其是近几年来,江勘人始终坚持地质找矿不动摇,始终把服务经济发展作为自己的使命,不仅发起和承担了多个国有危机矿山资源潜力调查、找矿等国家公益性地质项目,而且创新找矿理论研究,提升找矿水平,在多个找矿项目上获得突破,分别探明了横峰县葛源特大型钽铌矿、石坞大型金矿、弋阳县大源岭瓷石矿等,投资建设了大舟金矿、罗家墩金矿,逐步形成了“五队三院三中心”事业单位格局。同时,在对外合作、境外勘查、承揽国家基金项目、地勘单位规范管理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各项经营指标快速增长。
60年来,虽然单位名称几经更迭,但“艰苦创业、积极开拓、献身地质事业”的江勘精神一直薪火相传,江勘人为祖国寻找富饶矿藏的决心始终如一,能力不断提高。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