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有色金属生产加工业发展方向
2013年07月31日 11:20 10510次浏览 来源: 内蒙古日报 分类: 重点新闻
【热点问题】内蒙古有色金属生产加工业结构调什么?
在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中,把内蒙古建成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这是最重要内容之一。有关专家认为,内蒙古发展有色金属生产加工业的出路在产业延伸升级。要做到这一点,一要转变观念,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二要积极应用和研发新技术,努力提高效率和效益,有效减少污染和浪费。依托自治区有色金属资源优势,使自治区的有色金属生产加工业变成腾飞的巨龙。
近年来,随着自治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色金属产业技术和装备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企业实力逐步增强,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但还存在着由于多年来产业无序发展、企业粗放经营积累的深层次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由于矿产资源勘察工作落后,投入少,使矿产资源的工业利用价值较低,远远滞后于矿山建设;而矿山建设又滞后于冶炼生产,大多冶炼企业由于原料供应不足不能达产。
二是高附加值产品比例低。产品以初级加工产品、中低档产品为主,深加工产品生产刚刚起步,所占比例小。
三是中小矿山装备水平偏低。自治区有色金属采选矿生产大企业少,中小企业居多,大部分企业使用的都是上个世纪的陈旧设备,技术落后、工艺单一,回收率低,污染严重。近几年虽然部分企业经过技术改造有所好转,但是总体上矿山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仍偏低。
四是尾矿资源利用率低。自治区有色金属行业为实现矿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合理开发利用尾矿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当今尾矿回收利用国际水平可达到60—70%;国内回收利用水平为20—30%,全区低于国内水平,回收率水平仅在10%左右。
五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企业以初级产品为主,深加工不足,主要是产业链短或者产业链不完整。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技术支撑能力较差,加工种类少,产品品质难以满足市场需求。高附加值的高精尖产品缺乏,生产成本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较慢。
内蒙古党校、内蒙古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安静赜认为,有色金属生产加工业已经成为自治区冶金行业的主要增长点,目前已形成235万吨电解铝、65万吨电解铜、51万吨锌、24万吨铅的生产能力,已具有相当产业规模和良好的发展基础。但同时,原字号产品比重高、附加值低、延伸加工不足,成为制约有色金属加工业发展的主要症结。
“建设有色金属加工基地,关键要选准方向、突出重点。要着力在产业延伸升级上下功夫,大力推进采、选、冶、加一体化建设,重点发展下游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推动产业向高端化、产品向终端化发展”成为大家的共识。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