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国际消息影响下的金属走势

2013年07月31日 10:40 2295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欧洲经济:
  欧盟财长周三试图就解决受困银行问题的规定达成一致,各国在政府何时可被允许救助这些银行的问题上存在分歧。新规旨在停止动用纳税人资金进行的大规模救助行为,几个欧洲国家的政府已因为这样做而濒临破产。新规将把救助银行的负担转移到银行的投资者和债权人身上。
  英国央行周三要求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确保自身能够应对利率突升的情况。此前,围绕超低利率时代以及央行资金充裕的局面可能终结的恐慌引发了市场持续一周的动荡。
  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周三在法国议会的听证会上表示,在可预见的将来,欧洲央行仍将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德拉吉称,欧洲央行的政策立场过去、现在以及可预见的将来会一直保持宽松。


  ◆德国:
  德国7月CPI初值年率升幅料将出现三个月来首次放缓
  德国联邦统计局(Destatis)定于周二(7月30日)稍晚公布7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初值年率,市场目前普遍预计,德国7月份通胀率可能会出现三个月以来首次下滑,进而表明该国物价升幅仍然温和。
  24位受访经济学家预估中值显示,德国7月CPI初值年率升幅可能会放缓0.1个百分点至1.7%,但初值月率升幅可能会扩大0.2个百分点至0.3%。
  德卡银行(Dekabank)经济学家KristianToedtmann认为,德国和欧元区的通胀形势仍然受控,通胀预期也受到良好控制,即使存在风险,也只会面临下行风险。
  在6月份,德国央行(Bundesbank)预计,德国2013年的年均通胀率为1.6%,2014年可能会下滑0.1个百分点至1.5%。德国央行还将该国2013年经济增长预期下调0.1个百分点至0.3%,强调第一季度经济表现逊于预期,并警告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仍然对该国经济复苏构成威胁。


  德国8月Gfk消费者信心指数自7月的6.8升至7.0
  德国Gfk机构周二(7月3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德国8月Gfk消费者信心指数自7月的6.8升至7.0,为2007年9月来(近六年)最高水平。此前预估中值为6.9。
  该指数触及近六年高点,主要受到收入预期、景气循环预期和购买意愿更为强劲的扶助。
  分项数据显示,德国7月消费者购买意愿指数由36.5升至40.7,收入预期指数由36.2升至42.8,景气循环预期指数则由1.1劲升至4.3。
  该指数是根据GfK访问2000名德国民众所得数据计算出来的结果。
  德国市场研究机构GFK通过对消费者关于支出、收入等方面的调查,制作成指数,以反映消费者信心强弱的指标。消费者信心是消费者支出的领先性指标,而消费者支出又是整体经济活动的最主要部分内容。消费者信心指数上升,预示未来支出增加,有利经济增长。


  德国7月CPI初值年率升幅扩大至1.9%,高于预期
  德国联邦统计局(Destatis)周二(7月30日)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德国7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率增速加快,增幅高于市场预期。
  数据显示,德国7月CPI初值年率上升1.9%,预期上升1.7%,6月上升1.8%。
  受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影响,德国7月CPI初值月率上升0.5%,预期上升0.3%,6月上升0.1%。
  同时,德国7月调和CPI初值年率上升1.9%,预期上升1.8%,6月亦上升1.9%;月率上升0.4%,预期上升0.3%,6月上升0.1%。
  联邦统计局表示,德国7月CPI终值数据定于8月13日公布。


  ◆意大利:
  意大利周二(7月30日)共计拍卖了67.50亿欧元五年期和十年期国债,达到目标区间上限,原先计划拍卖50-67.5亿欧元;债券需求情况良好,尽管该国前任总理贝卢斯科尼税收欺诈定罪的法庭裁决仍然面临不确定性;得标收益率均较前次下降,新十年期债券收益率降至5月以来最低,不过认购倍数涨跌不一。
  拍卖结果显示,意大利拍卖30亿欧元2018年6月到期(五年期)BTP债券,得标收益率为3.22%,认购倍数为1.36。
  意大利拍卖37.50亿欧元2024年3月到期(十年期)BTP债券,得标收益率为4.46%,为5月以来最低,认购倍数为1.32。
  前次拍卖数据:
  6月27日拍卖结果显示,意大利拍卖25亿欧元2018年6月到期(五年期)BTP债券,得标收益率为3.47%,为3月以来最高,认购倍数为1.30。
  意大利拍卖25亿欧元2023年5月到期(十年期)BTP债券,得标收益率为4.55%,亦为3月以来最高,认购倍数为1.46。

[1] [2] [3][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责任编辑:晓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