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的再思考

2013年07月31日 9:21 764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二、关于探索新兴产业发展模式的建议
  加强功能性政策对创新环节的有效引导;做好对新兴产业发展形势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坚持供给与消费并重,培育开拓新兴产业内需市场。
  部分新兴产业领域企业破产事件频发为各级政府敲响了警钟,大干快上的盲目投资、不断突破底线的兜底等现象有望逐渐减少。但适合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模式仍待在试错中进一步探索,建议重点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功能性政策对创新环节的有效引导。创新是新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源泉。当前,我国亟须加大对新兴产业发展中创新环节的功能性政策支持力度。对于政府而言,应着力为企业营造公平有序的发展环境,维护公平竞争,降低社会交易成本,创造有效率的市场环境,使市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补贴等政策应该是用于基础性的研究与开发、信息服务、人力资本投资等。政府还应更加重视人才培养,加大教育补贴,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是做好对新兴产业发展形势的监测和评估工作。由于新兴产业目前尚处于发展初期,技术仍不够成熟,容易受到外部发展环境变化的影响和冲击。当前,迫切需要在国家层面建立起统一的统计指标监测体系,加强对行业运行的监测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行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苗头性问题和倾向性问题。同时,通过相关部门的协作,制定出切实可行、具有战略意义和长远目标的系统性金融支持政策体系,以给予经济主体确定的政策预期和促进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此外,从全局性和战略性的角度出发,根据国内外市场的经济形势,做好风险评估和管理,并根据各领域的不同发展阶段采取差异化信贷策略。
  三是坚持供给与消费并重,培育开拓新兴产业内需市场。一方面,通过供给创造需求。在新能源汽车、下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导入阶段,政府需要推动实施一批有广泛带动效应的示范项目,加快建设完善促进市场应用的基础设施和消费环境,并通过补贴等优惠政策大力创造有效需求。但对新兴产业的补贴应以消费者为主,让消费者和市场决定企业生存,实现从消费端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新路径。另一方面,以新型城镇化为契机,加快开拓新兴产业内需。以提高城镇化质量为出发点,积极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着力点,如新能源汽车、物联网、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有望迎来消费升级的重点领域,通过推进“智慧城市”、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等重大项目拉动内需市场。

[1] [2]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