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国际消息影响下的金属走势

2013年07月22日 10:59 2565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欧洲经济:
  欧洲央行(EuropeanCentralBank)一位官员周五表示,二十国集团(Groupof20,简称G20)的高级财政官员本周将在莫斯科举行的会议上推动一项增长和就业行动计划,希望应对全球经济放缓问题。
  这位不愿具名的官员在莫斯科向记者表示,宏观经济和结构政策将是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G20领导人将在9月份举行的圣彼得堡峰会上签署这项计划。
  该官员表示,G20希望制定一个全球性的框架,融合不同国家的稳定公共债务比率的方案。该官员还表示,许多国家已经提交了中期财政整顿计划,其中包括部分发展中经济体。
  该官员称,这是个很受欢迎的举措,各国都认识到,财政挑战不仅是发达经济体的问题,一些发展中经济体也同样面临这样的挑战。
  该官员还表示,希望各国政府逐步认识到,在雷曼兄弟(LehmanBrothers)倒闭后一段时期内发挥作用并且带动全球经济在2009年强劲复苏的宏观经济扩张和相关政策是不可持续的。


  ◆德国:
  德国联邦统计局周五(7月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德国6月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月率持平,符合预期,上月为下滑0.3%。
  德国6月PPI为118.5,去年6月为117.8。该指数基期年为2005。
  数据还显示,德国6月PPI年率上升0.6%,升幅也符合预期,此前5月为增长0.2%。

  ◆英国:
  英国6月公共部门净借款102.34亿英镑,高于市场预期
  英国国家统计局(ONS)周五(7月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6月公共部门净借款规模高于市场预期,政府收支录得短差。
  数据显示,英国6月公共部门净借款102.34亿英镑,预期为94.5亿英镑,2012年同期为97.21亿英镑。
  6月,剔除金融行业干预公共部门净借款84.70亿英镑,预期为80亿英镑,2012年同期为118.69亿英镑。
  当月,政府收支短差30.97亿英镑,2012年同期为盈余3.32亿英镑。


  英国第二季度GDP初值年率增速料将扩大至1.4%
  英国国家统计局(ONS)定于周四(7月25日)公布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初值年率数据。
  此前接受外媒调查访问的37位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英国第二季度GDP季率升幅可能会扩大0.3个百分点至0.6%,还可能会创2012年以来最佳表现,因为该国服务业领域表现喜人。而另一项调查显示,英国第二季度GDP初值年率增速可能会扩大至1.4%。
  受访经济学家们指出,服务业在英国经济中所占比例最大,且近期出炉的诸多报告表明,英国房价上涨和失业率下降都推高了消费者信心;此外,在英国经济复苏处于正轨之际,英国央行(BOE)官员们调整政策,并希望通过前瞻性指引维持宽松货币政策环境。
  苏格兰皇家银行(RBS)经济学家沃克(RossWalker)表示,英国消费者开支似乎已经有所增加,服务业领域应当录得相当不错的表现;尽管英国第二季度经济表现不佳的可能性已经降低,但恐怕也不会出现非常惊人的扩张速度,复苏步伐看似处于历史性疲软水平。
  MonexEurope市场分析主管EimearDaly认为,英镑汇率走势正受到支撑,因为有迹象表明,英国经济复苏正处于正轨,第二季度GDP增速可能会快得令人惊讶。
  英国国家统计局已经确认第一季度GDP终值季率确认为增长0.3%,而终值年率则下修0.3个百分点至0.3%。这表明,尽管英国经济仍然明显逊于危机之前的峰值水平,但却朝着那样的峰值水平不断靠近。
  在七国工业集团(G7)国家中,英国经济复苏步伐仍然赶不上其他国家。有分析师预计,相比英国经济现状,0.6%左右的增速预估会给该国经济复苏带来更多希望。


  英国各界预计该国通胀率或长期维持在当前水平
  周五(7月19日)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英国各界目前预计该国今年全年的通胀率将为2.6%,比此前在6月份时预计的2.5%略高。而调查同时显示,未来五到十年间英国的总体通胀率水平料维稳在3.3%左右。
  支持了此次调查的花旗集团(Citigroup)经济学家桑德斯(MichaelSaunders)指出,市场各界对英国的通胀率的预期在过去一年间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这是因为该国的就业状况目前仍一如既往疲软,而其劳动力单位成本甚至在过去一年间还有所下降。
  然而,这位专家指出,一旦英国央行在此后对其货币政策的前景给出更多的指引,那么该国各界对于未来通胀率走势前景的预期就可能发生微妙的变化。

[1] [2] [3] [4][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责任编辑:晓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