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苍梧县社垌铜多金属矿勘探始末

2013年07月22日 9:32 1590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社垌矿区位于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岭脚镇。广西地球物理勘察院于2004年7月9日首次进行勘查登记取得社垌矿区探矿权,总面积20.14平方千米。2006年,该院驻苍梧社垌项目部成立,目前初步估算探获化钨金属资源量8万多吨,已是大型矿床规模。那么这个大型矿床是如何被发现的呢?


  桂东南有大矿?
  说起广西的有色金属矿,人们肯定会说河池锡铅锌百色铝铜锰。前些年,谁如果讲桂东南有大型矿床,一定会遭人嘲笑的,因为这里的找矿成果曾经不尽如人意,“满天星星,不见月亮”,小矿多,大矿少,贫矿多,富矿少,突破性的找矿大成果基本没有。据广西地球物理勘察院原总工办主任沙君回忆:20世纪80年代在苍梧宝山一带,地质工作者发现此地有铜锌矿,但当地老百姓不让探挖,说是挖断龙脉后村民遭殃,勘探工作被迫停了下来。1986年,地质队又投入几十万元打孔,但终究是杯水车薪成不了气候。
  从2005年开始,广西地球物理勘察院在苍梧县开展社垌铜多金属矿专项普查工作。项目组人员携带放大镜、指南针、地质锤,深入大平钨矿点、宝山铜铅锌银多金属矿点和平头背、六妙钨钼矿点,不畏艰辛,跋涉于荒山野岭之中,只为了将深藏于地下的宝贵财富赶快查探出来。
  项目经理黄智忠和同事们至今还记得野外工作的艰辛:苍梧县岭脚镇一带的莽莽群山间,不要说开展探槽、浅井、钻探和一条条线路的填图、测剖面等工作,就是徒步上下山也十分费力。特别是物化探工作技术要求高,走的是直线,这无疑是对地质工作者“野外工作能力”的苛刻考验。他们除了要带上“三件宝”之外,还要带上一把披荆斩棘的大刀。
  “桂东南地区的土山看起来不算高,但爬上去却相当艰难。我们在茂密的草丛里钻来钻去,满天飞的花粉、泥粉、毛棘熏得我们头昏眼花,一条200米的线路有时就要花费2个小时。” 地质组长区朝辉望山而言。
  为了完成当天的工作,各小组常常都是忘记时间,天黑才下山是经常的事。由于森林里信号不好,GPS定位误差大,迷路是经常发生的事。2009年6月的一天,黄智忠和另一组员在结束工作返回时,由于天色已晚,再加上对山上的地形不熟悉,走着走着就迷路了。为了不消耗体力,同时也为了保证自身的安全,他们在草丛里度过了一夜……像这样经常露宿野外的事,项目组已经习以为常了。
  2009年7月的一天,是广西物探人铭记的艳阳天,因为他们在桂东南有了重大发现。这一发现对指导他们今后找矿提供了重要依据,成为该矿区转折性的成果。原来,广西地球物理勘察院的地质工作者在此地钻孔时,钻出了一段长6米多的岩芯。这条带有浸染状莹光色的岩芯已显示出钨矿的特征,但项目组人员怎么也不敢相信眼前看到的一切,不敢轻易地向领导汇报。他们默默无言地等待着化验结果。
  结果不出所料,该院在矿区发现了成矿类型更好、品味更高的矽卡岩型及斑岩型矿体,使整个勘查项目工作目标明确、探矿工程高效;发现社垌多金属矿床成因与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燕山期花岗斑岩等中酸性浅成侵入岩体有密切关系;发现了具有较好开发前景的高品位钨、钼、铜、铅、锌、锡、金等多金属矿种;初步圈定了铜铅锌锡多金属矿带1个,钨钼矿带3个,钨钼矿体数十条;初步估算,钨钼矿已经具备中型矿床规模,铜 、铅、锌、锡、金等矿种也具有非常良好的找矿前景,成为广西岑博成矿带的一个重要支撑点。

[1][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晓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