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装备制造业 改革任重道远

2013年07月18日 9:24 495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仍需持续创新
 
 针对上述问题,沈阳国有企业借东北振兴、东搬西建等政策之际,也开始积极推进创新。但不少记者接触的业内人士表示,这种创新并不是短期内就能奏效的,各个层面的创新与调整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苏永强告诉本报记者,“国企这些年的发展进步依托四个方面,一是引进消化自我创新、管理创新、人才体制创新、企业文化创新。”他认为,最近十年来进步还是比较大的。“不过对国企而言,不进则死。”
  采访过程中记者感受到,不论是沈鼓、沈阳机床,还是北方重工、特变电工,技术与管理创新都是其振兴过程中的必修课。
  苏永强和佟立臣则同时告诉记者,在沈鼓集团他们生产的设备与研发的技术已经打破国际垄断,并超越了国外水平,企业正在围绕重大装备产品由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方向转变。
  “企业要做强,真正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必须走自主创新的道路,自主创新的能力决定企业的实力,自主创新的力度决定企业的前途。”北方重工党委宣传部长刘晓东如是表示。
  北方重工早已意识到在改革大潮中,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记者了解到,目前北方重工一家涉及的重大装备制造覆盖了煤矿、隧道工程、装卸、铸锻等领域。“今天不调整产业结构,明天就会被产业结构调整”已经成为北方重工人的顺口溜儿。
  从低端到高端调整,从单机向整体调整,从“傻大黑粗”向精细精密调整,从国家标准向国际标准调整,目前已经成为了沈阳重大装备制造调整的方向。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许光建对本报记者表示,值得注意的是,国企存在船大难掉头等问题,其调整并不能在短期内奏效。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东北地区振兴需要的并不是创新的呐喊声,更多的是持续不断的创新与沉淀。

[1] [2]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