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打破地方补贴保护格局

2013年07月16日 8:52 160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由于一些地方政府推出的不同补贴并未与国家相关补贴政策形成合力,从而形成了新能源汽车的某种地方保护壁垒。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正试图打破地方补贴保护的格局。
  在日前由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办、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杭州市分会承办的“2013中国(杭州)国际新能源汽车展览会”上,由第一电动网举办的“新能源汽车创新论坛·第七期沙龙——开放的杭州”作为同期重要活动在杭州举行。
  期间,拥有新能源汽车的江淮、比亚迪、奇瑞等希望打入杭州市场的外地汽车,以及众泰、东风裕隆等浙江本地车企代表与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专家等聚集一堂,热议新能源汽车如何进入中国市场等问题。
  第一电动网有关专家表示,在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还处于萌芽状态时,有个重要的问题仍存在,即“地方保护”。在一些地方,新能源汽车补贴优先给本地企业,同时,在准入条件上设置很多条件,导致外地企业无法进入。而杭州则是中国试点城市中率先提出开放市场的。
  经过3年的培育,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发展和推广已由开始时的北京、上海、重庆等13个城市扩大到目前的25个城市,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还面临着来自地方政府的补贴政策的挑战。
  一些车企代表认为,因为是地方政府财政出钱补贴新能源汽车,许多地方政府更愿意补贴当地车企生产的新能源汽车,这样一来,外地车企的产品很难进入。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汽车处处长何秀林称,杭州市场对新能源汽车一直是开放的。他强调,杭州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市场在向外地企业开放的同时,也向多模式开放,尽管杭州主要推广换电模式,但对于充电车型,只要是符合国家标准的,就能在杭州充电。
  据介绍,到2013年4月底杭州市共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2563辆,其中混合动力汽车1095辆,新能源汽车1468辆,共建设了67座充换电站,620个充电桩,其中已投入全面运营的充换电站17座。特别是,杭州已投放的混合动力公交车全部为外地汽车品牌,其中有金龙、宇通和中通等。乘用车中有一部分也是外地的,另有一部分是浙江省的汽车品牌。在电池方面,除了使用本地电池企业的电池外,还采用了洛阳中航锂电等外地企业的电池。
  据透露,今年杭州计划推广3400辆新能源汽车,其中换电模式公交车100辆,纯电动出租车300辆,租赁车辆3000辆。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