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工装备制造业发展空间巨大

2013年07月15日 16:20 353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将迎来新的增长期
  2011年7月26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至5057米水深,突破5000米水深大关。这表明我国载人深潜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将为我国海洋资源探索奠定坚实基础,并为我国海洋工程装备的发展打开更广阔的空间。
  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包张静说:“虽然目前整个船舶市场不景气,但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却是前途远大,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对此,国信证券研究员郑武在有关研报中分析说,“海洋石油占全球石油总产量的比例不断提高,待开发的海洋油气田数量远远超过正在建设的油气田,故需要更加庞大的钻井平台保有量,以支撑不断扩大的开发规模。预计全球海洋工程装备每年全球市场容量超过1000亿美元,并将长期保持增长。”
  伴随着“第四届中国国际海洋工程技术装备论坛”即将召开,不少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当前世界主要国家已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已朝着超深海技术、高可靠性、高性能、水下生产系统的发展方向迈进。中国也早已把发展海洋经济提到了国家战略高度,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深海装备产业面临着众多挑战与机遇,要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突破核心技术与关键装备至关重要。
  海洋工程装备发展空间广阔
  7月3日,在位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武船海工基地,工人对水下浮体系统进行最后的检查。当日,由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承制的深海浮体系统交付巴西石油公司。这是迄今世界上建造的最大型水下立管支撑浮体系统。它不仅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建造全程还坚持了国际化的管理标准以及质量安全控制。这标志着中国具备世界先进的高端海洋装备制造水平。
  近年来船用起重机市场急速下滑不景气,中船华南船舶机械有限公司及时调整策略,做深、做细、做大海工市场,今年海工产品的订单保持了稳中有升的态势,特别是从中东地区承接了10台海洋起重机订单,将目标瞄准600吨以上海洋起重机。华机公司领导层表示,“我们要将海洋起重机产品链推向大型化、深水化,向600吨以上重型海洋起重机及大型海洋伸缩臂起重机、海洋平台升降装置、深水海洋定位绞车等大型海洋配套设备制造发起冲击,进一步提升起重机产品的技术含量。”
  海洋工程装备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建设海洋强国”方针的战略性产业,也是提升未来中国海洋经济发展质量的核心增长点。日前,国家开发银行船舶融资中心与华彬国际租赁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国开行将创新“贷租合作”模式,融资100亿美元支持华彬租赁开展海洋工程装备租赁业务。国家开发银行与华彬租赁此项合作,是金融支持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业升级发展的重要举措,将有力助推我国海工装备产业做强做大。

[1] [2]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