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国际消息面影响下的金属走势

2013年07月01日 11:20 2522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欧洲经济:
  英国金融时报100指数下跌27.93点,跌幅0.45%,报6,215.47点;德国DAX指数下跌31.53点,跌幅0.39%,报7,959.22点,法国CAC40指数下跌23.28点,跌幅0.62%,报3,738.91点。
  在欧盟批准西班牙可以延期实现预算赤字目标后,西班牙政府略微调高其经济增长率预期,并表示明年将增加税收和公共支出,不过暗示该国由经济衰退中复苏的步伐较为缓慢。西班牙官员周五表示,将把2014年公共支出上限调高2.7%,至1,330亿欧元(合1,734亿美元)。
  过去三年中,欧元区成员国政府已经将庞大的经济权力拱手让给欧盟委员会。为了解决金融危机,他们孤注一掷的决定使得国家主权被草率出让,而且程度之甚几乎前无古人。现在,迫在眉睫的风暴业已过去,一些国家的政府开始意识到之前行为的后果。
  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周五表示,欧盟领导人已同意将用于解决青年人失业问题的资金规模从此前计划的60亿欧元提高至最少80亿欧元。范龙佩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例行峰会结束后对记者表示,相关预算将大幅增加,总数至少会达到80亿欧元。

  欧洲央行正在考虑启动类似美联储QE政策的新购债计划
  德国一家报社周五(6月28日)报道称,欧洲央行(ECB)正在考虑启动新的债券购买计划,从而购买欧元区所有成员国的国债。但这一报道随即被欧洲央行否定。
  报道指出,欧洲央行正在工作组层面上讨论购买欧元区17个成员国国债的相关问题,具体的购债比例将根据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规模来确定;其购债模式类似于美联储(FED)所实施的量化宽松(QE)政策,如此一来,欧洲央行的刺激计划又多了一个要素。
  欧洲央行一位发言人就此指出,上述报道是错误的。
  该发言人表示,当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基(MarioDraghi)在4月份称央行正“从360度的视角”寻找其政策选项的时候,其本人指的是通过多种途径振兴信贷活动,从而向实体经济注入流动性。
  该发言人称,德拉基当时并不是说要实施QE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欧洲央行定于下周四(7月4日)公布利率决议。目前,欧元区失业率处于纪录高位,其第一季度经济仍然处于衰退之中;欧洲央行已经在5月份降息25个基点至新的纪录低位,以促进经济复苏。


  欧洲就银行业、预算和年轻人失业等问题敲定协议
  欧洲领袖们在周四(6月27日)在解决年轻人失业和推动中小企业贷款上达成更多协议,而之前,欧洲方面已经在银行清算和欧盟(EU)长期预算问题上达成一致,使得欧盟峰会如释重负。
  欧盟27个成员国的首脑们计划在未来两年里释出60亿欧元开支,用于支持年轻人创造就业岗位、接受培训和参与学徒计划,并打算挟持尚未启动的欧盟预算,以确保年轻人失业问题得到持续解决。
  有批评声音称,鉴于欧盟成员国失业人口高达1900万,且在25岁以下失业人口中,超过一半集中于西班牙和希腊两国,上述资金堪称杯水车薪。
  与此同时,欧盟首脑们还支持若干计划,以便欧洲投资银行(EIB)向以南欧国家为主的中小企业发放上千亿欧元贷款。在极大程度上,南欧地区的欧盟成员国银行业资金都被欧债危机榨干。
  欧盟委员会(EC)主席巴罗佐(JoseManuelBarroso)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已经在过去的24小时里取得极大成功……今天,我们已经同意让资金支持我们的誓言。”
  此前,欧盟财长们同意投资者和富裕的储户尽可能多地在问题银行的解决上分担损失。
  此外,围绕欧元区2014-2020年9600亿欧元预算,欧洲议会、欧盟委员会和欧盟成员国政府达成一致,结束了持续数月之久的尴尬局面。
  欧盟理事会主席范龙佩(HermanVanRompuy)表示,首脑们一致赞同协议。欧洲议会必须在7月份批准上述未来七年的预算,从而确保新预算案能在2014年1月份生效。
  为确保欧洲纳税人不会为问题银行买单,银行清算机制将从2018年开始实施。这一清算机制为解决欧元区以及欧盟问题银行打下基础,成为所谓欧洲银行业联盟的第二个步骤,从而强化银行业监管和财政稳定性。
  欧盟委员会将于下周(7月6日当周)为单一清算机制拿出提案,但就此达成一致为时尚早,其原因在于,作为欧盟出资大户的德国反对为其他国家的银行业承担任何责任。
  德国总理(AngelaMerkel)对欧盟长期预算问题获得突破表示欢迎,称这一进步将确保从农业到研究、道路、桥梁和医疗等领域继续得到发展,从而推动欧洲经济增长。

 

[1] [2] [3][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责任编辑:晓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